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 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 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策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玉 米研发及商品化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草甘膦转 基因玉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Pi-1基因邻近SSR标记鉴定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1是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显性主效抗稻瘟病基因,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末端。本研究选择靠近此处的SSR标记15对,用含有Pi-1基因的Lac23与不含Pi-1基因恢复力强的N优69-1进行检测。检测出有差异条带5对引物,分别为RM224、RM254、RM2136、RM6094和RM6293。另外,以N优69-1为母本,以LAC23为父本进行杂交至F8代群体,利用上述差异分子标记,在F8趋亲单株中选择与Lac23标记一致的单株,与田间稻瘟病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RM6293对含有Pi-1基因材料的选育有较大的准确度,其次为RM254RM224RM2136RM6094。本实验与其它研究不同的是采用了F8代群体,认为多次自交重组后的遗传稳定株系才可能得到稳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4.
5.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晨读是为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这中间尚有许多课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稻耐高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高温对水稻营养生长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生育时期的影响,水稻耐高温品种的鉴定指标以及水稻耐高温遗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耐高温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品种遗传特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是选择利用新品种的主要依据,通过对重庆市优质稻水稻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稳定性分析,分别确定出115A/1006、金优1351、中九A/465等组合的适应范围,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广泛深入认识辣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因素,为辣椒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对2个不同辣度的辣椒材料'754-3-1-1-1'和'渝椒5号'快速生长期(KS)和绿熟期(LS)的果实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Cufflinks软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RT-PCR验证基因表达数据的准确性,比较2个...  相似文献   
9.
SSR标记具有快速、稳定、准确的技术优势,已经在品种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鉴定生产用“两杂”种子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及纯度,利用36对SSR引物对39份杂交水稻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其中2个样品为“同名异种”(遗传距离为0.11),有2个样品疑似“异名同种”;利用33对SSR引物对36份杂交玉米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同样存在“同名异种”和“异名同种”现象。在人为混杂的杂交水稻样本中,SSR标记检测值与实际混杂率u测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利用SSR标记和田间鉴定方法比较种子公司提供的10个杂交水稻样品纯度,尽管有3个样品SSR标记检测结果低于田间鉴定,但由于田间纯度鉴定以农艺性状为标准,遗传背景相似的单株难以区分,因此从加强种子质量监管角度考虑,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标记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以实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归纳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上的应用研究系统性还不强、基础分子信息比较缺乏、遗传图谱还不精细,建议在实用新型分子标记开发、核心种质分子信息库建立、优良作图群体及精细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加强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