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槟榔黄化病的病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槟榔黄化病的病原的研究初报金开璇,孙福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陈慕容,罗大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儋州市571537)蔡希灼(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关键词黄化病,槟榔,类菌原体,类细菌摈榔(Ar。caoa...  相似文献   
2.
海南槟榔黄化病与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病原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病株及台湾槟榔黄化病株样品用于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病原特异性扩增引物对P1、K23-1及Phytoplasma通用引物对Nested,Fus-07进行扩增,均未发现有特异的Phytoplasma DNA谱带,呈阴性结果。其他3个感染Phytoplasma的植物对照样品用引物对Nested、Fus-07扩增,均得到特异的Phytoplasma D  相似文献   
3.
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的叶脉、叶鞘基部呈水渍状的幼嫩花苞组织内的筛管细胞和伴胞部位均发现植原体(Phytoplas mas)。植原体的大小为 180~550nm,单位膜厚度为9~13nm。但在健康的槟榔植株的相应组织中未发现上述病菌。经四环素族抗菌素2种药物注射槟榔黄化病病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病情发展。上述2种鉴定符合对植原体病原的鉴定程序,故可进一步证实植原体(Phytoplasmas)是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的一种病原。   相似文献   
4.
苦楝(Melia azsdarach L.)是我国南方各省四旁绿化树种,也是广大群众主要用材树种。由于苦楝丛枝病的发生造成苦楝大量死亡。在浙江省临海县五十年代就有发生,近几年来蔓延较为严重。临海县第二中学种植苦楝400余株,发病率达50%以上,在该县发病较严重的生产大队发病率达80%。广州市石牌种植苦楝213株,发病率达84.5%,其他地区包括浙江省丽水地区、湛江市、福建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亦有点片发生。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亦受丛枝病为害。苦楝丛枝病的为害是当前发展苦楝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5.
几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的诱集和田间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四臂嗅觉仪室内测定5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成虫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5种试验材料对试虫有一定引诱作用,其中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诱集效果最明显。田问诱集试验结果表明,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对红棕象甲成虫有好的大田诱集作用,菠萝和假槟榔田间诱集效果不明显。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海南文昌地区,1 a有4次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