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卵子超微结构,并对15℃和23℃饲养条件下不同日龄的雌蜂卵巢管长度、卵巢管内卵室大小与成熟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该茧蜂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1)红颈常室茧蜂生殖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一对卵巢、2条输卵管、中输卵管等;2)雌成虫在羽化前期(1~3 d)卵巢内的成熟卵粒较少,卵巢管内含有大量的卵原细胞,卵子内充满了大量的脂滴,中后期(5~11 d)随着脂肪体的降解吸收,卵子内逐渐新生一些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其内存在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并且滋养细胞无细胞膜存在。3)同一温度不同日龄红颈常室茧蜂卵粒数、成熟卵子数均差异显著,23℃下红颈常室茧蜂每条卵巢管内的日均卵子数20.70粒,显著高于15℃的日均卵子数18.65粒。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强调外来物种风险分析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归纳目前国内外在外来生物风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指出外来物种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研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斑小蜻属Nannophiopsis、灰蜻属Orthetrum和黄蜻属Pantala(蜻蜓目蜻科)成虫腹部、后翅、后翅痣、上肛附器、内肛附器和第10腹节的长度作为数值变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项数量性状可通过分别代表体型、后翅长和内肛附器长的三个公因子反映,利用因子得分散点图可较好地对3属的成虫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室内自由选择法和发育测定法研究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对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叶位的产卵选择性及后代发育与不同叶位叶片的适合度.结果表明:(1)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嗜好在中部叶片的叶背产卵,以在第2对叶上的选择系数最高,选择率为35.18%,与第1对叶上的28.0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其他叶位的选择系数;(2)相对于在叶表进行取食,初孵幼虫显著趋向在叶背,且这样取食的1龄幼虫存活率高、发育历期显著缩短,这与雌虫选择在叶背产卵的习性相符,说明其选择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即有利于后代发育;(3)叶龄对莲草直胸跳甲各龄幼虫发育有显著影响,叶位越低,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越长,但存活率上以取食第1叶位的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基础昆虫学和应用昆虫学的发展,分析我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目前昆虫学系列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强化专业基础教学,将《动物学》和《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列入植物保护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昆虫实验》和《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作为专升本班专业基础补修课;充实专业课程,将农药方向专业课程《热带作物昆虫学》改为《热带作物与热带果树昆虫学》,专升本班专业课程增加《热带果树昆虫学》;充实专业选修课程,丰富与昆虫学相关的校定公共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蛹、雌蜂、雄蜂以及不同日龄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明确红颈常室茧蜂蛹、成虫和滞育蛹耐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显著低于成虫、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显著低于非滞育蛹;相同温度下,雄蜂和雌蜂之间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差异不显著;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滞育150d时,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3.36±0.60)℃与(-22.92±0.6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测此蜂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并对其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蛹的保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斑潜蝇类是海南岛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的常见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自然天敌。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斑潜蝇绿色防控中的效能,笔者对海南省海口、琼海、儋州和三亚4个市县为害冬种豇豆的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寄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海南岛冬种豇豆的斑潜蝇为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 Blanchard,两者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79.5%和20.5%;两种斑潜蝇混合发生,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在海口和三亚是三叶斑潜蝇,在琼海和儋州则为美洲斑潜蝇;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5种,其中属茧蜂科的有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属姬小蜂科的有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和点腹青背姬小蜂N.punctiventris(Crawford),甘蓝潜蝇茧蜂和异角亨姬小蜂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51.8%和29.2%,是其中的优势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率也因地而异,从高到低依次为:琼海51.4%、三亚45.4%、儋州17.0%、海口10.5%。海南岛冬种豇豆上斑潜蝇寄生蜂种类资源丰富、自然寄生率高,对寄生蜂应加以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控制斑潜蝇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数量动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种群数量指标与气候因子指标的第1典型相关系数为0.7438(P<0.01),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反映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发生数量和日平均气温及日平均相对湿度的负相关关系,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发生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