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双江、景谷2种不同地区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样品,研究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并对其茶多酚与氨基酸进行检测,从中探讨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在加工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及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普洱茶原料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降低,发酵中期下降至最低点,发酵后期抑制作用又有所增强,成品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茶多酚与氨基酸在整个渥堆加工过程中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以抑制率为指标,研究双江、景谷地区的普洱茶在不同的发酵阶段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其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遮荫处理对云抗10号茶树春梢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色遮阳网覆盖遮荫处理的方式,设置50%和75%遮荫度大棚覆盖遮荫、50%直接覆盖茶树遮荫和无 遮光露地对照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遮荫度、不同遮荫方式和遮荫天数对云抗10号茶树良种春梢生化成分累积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遮光露地对照相比,遮荫处理的春梢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新梢咖啡碱含量、 氨基酸含量都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反,茶多酚含量和非酯型儿茶素 EC和 EGC的含量趋于减少;其中,50% 遮光度直接覆盖茶树遮荫处理7d对上述生化成分的累积影响较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新梢第1叶和第2叶的叶绿 素相对含量(SPAD值)分别增加了78.94%和52.33%;咖啡碱含量增加了13.6%;氨基酸含量增加了21.18%;茶 多酚含量减少了16.57%;EC和EGC分别减少了33.73%和31.36%.遮荫处理降低了酚氨比,这利于云南春茶绿 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的设计及环境湿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普洱茶发酵是采用人工在车间内自然渥堆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能保证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湿度的均匀性,对普洱茶生产厂房和发酵车间进行设计和研究,将微生物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化,并具有科学性。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结合了传统发酵的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控制技术及设备,由湿度传感器、PLC主控设备、计算机处理系统、加湿设备和监控系统等构成。本文通过构建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对车间内的环境湿度进行控制,使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环境稳定,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到试验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试验数据中找出普洱茶发酵湿度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的一些规律,为普洱茶发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样中“金花”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花"是茯砖的品质特征,部分普洱茶样品也有"金花",但是对普洱茶中"金花"微生物研究较少。本文从1个类似"金花"的普洱茶样品中,分离出4株真菌,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伞枝犁头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在自制的普洱茶砖上接种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茶砖表面也长出类似的"金花",表明该普洱茶样品的"金花"是阿姆斯特丹散囊菌的闭囊壳。  相似文献   
6.
基于PLC在普洱茶发酵车间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数中小普洱茶厂在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存在靠经验判断、卫生程度差、品质不稳定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检测方法探寻普洱茶发酵的规律,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提供示范。普洱茶发酵自动化设备由PLC主控设备、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变送器、计算机处理系统(人机界面显示)、智能化加温和加湿设备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将PLC控制及检测技术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相结合,通过控制柜中的PLC连接普洱茶发酵现场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检测发酵箱中普洱茶的温度湿度,通过信号线反馈到PLC控制系统上,对箱体内普洱茶发酵变化过程实时监控,采集数据传输给PLC主控设备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普洱茶发酵的数字化控制;调整温度湿度达到普洱茶最佳发酵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接种发酵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固态发...  相似文献   
8.
几种微量元素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是茶叶的主要品质成份。综述了近年来茶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几种金属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应用结果,探讨了茶叶微量元素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茶园的合理施肥、较高品质茶叶的产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