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用0.03%的杀雄剂1号在油菜发育的15个时期处理,结果表明植株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三核期都有杀雄效果,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杀雄剂1号能使花粉母细胞形态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四分体退化或异常,单核花粉粒细胞质收缩,呈质壁分离状,花粉数减少,且皱缩,畸形,空秕,互相挤在一起,同一花蕾中花粉发育不同步,中间层推迟解体,绒毡层推迟或提前解体,或者异常增生,花粉外壁网纹变密、网孔变小,网脊变细。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化学杂交剂KMS—1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油菜,诱导其雄性不育,结果表明:在试验的KMS—1浓度范围内,最佳杀雄浓度为1.5%,最佳处理期(单核期)的不育株率可达81%。在五叶期至造孢细胞期施药3~4d后,出现叶片坏死斑,植株明显变矮或部分株死亡等药害现象,不育花粉率只有2%~4%。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成熟花粉期喷药处理,花药的绒毡层及花粉均出现异常,不育花粉率可达17%~80%。  相似文献   
3.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