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虚拟水的福建省2006年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草地面积迅速扩增,研究期间共增加了1 047.24 km2,相比之下,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近14a间共减少了959.45 k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稳定性最差,而由于政府加强对建筑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成为近14 a研究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达255.19,但2000~2009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2009~201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前期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4.86和0.019,土地利用步入发展期.本研究对闽东及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烟草氯离子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筛选出氯高吸收和低吸收基因型的烟草种质,采用盆栽试验,选取9个烤烟品种为试材,设置3个施氯水平处理(0、50、100 mg/kg),分析烟草成熟期不同部位氯离子吸收、积累、转运、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氯量增加,烟草各部位氯离子含量上升,烟草各部位氯离子含量表现为脚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茎>根,其中,K326叶片总体氯离子含量和积累量均较高,分别为206.4 mg/kg和16.58 mg;渝金香1号中、上部叶氯离子含量较低,分别为150.09mg/kg和95.00 mg/kg,脚叶(1.35 mg)和下部叶(4.63 mg)氯离子积累较高;在50、100 mg/kg氯处理下,辽烟17叶片氯离子含量、积累量和转运系数较CK分别增长59.62%、95.67%,37.04%、52.49%和39.88%、89.43%,渝金香1号氯离子转运系数仅增长7.88%和12.90%,秦烟96氯离子积累量和分配率仅增长1.73%、2.04%和0.05%、0.07%,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在参试9个烟草品种中,秦...  相似文献   
5.
以10个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为试材,通过盆栽方式,研究铅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铅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以筛选出铅低集聚型烟草用于烤烟的安全生产及铅高富集型烟草用于铅污染土壤的改良。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烟草铅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不同浓度铅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生物量、铅含量、铅积累量、耐性指数、转运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0、500、1 000 mg·kg-1铅浓度胁迫下烟草品种K326(G10)叶片铅含量比云烟87(G3)分别高33%、61%、104%,比LY1306(G7)分别高33%、43%、50%;G7根系铅含量比G3分别高84%、109%、220%,比G10分别高21%、18%、167%;G7整株平均铅含量比G3分别高100%、93%、153%,较G10分别高2%、17%、61%。综上,云烟87可用于烟草安全生产,K326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LY1306由于转运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烟草,因此叶片铅含量较低,可用于烟草安全生产和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2—2001年间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该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二者占总面积的75%。除常绿针阔混交林外,各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以竹林的面积增幅最大为32.94 hm2,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其面积增加32.22 hm2,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增幅最小。泥潭藓沼泽的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最大,分别为0.511、5.835、0.163,且呈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的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和分维数值较大,分别为1.916、0.706、1.084,亦呈下降的趋势,而落叶阔叶林和泥潭藓沼泽的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接近于1,且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在0.4左右,各森林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不明显。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有所增加,优势度有所减少,但3个指标的变化幅度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以厦门市1995、2005、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太阳光谱卫星信号的二次模拟(6S)模型进行大气校正并计算地表反射率,在ENVI5.2软件支持下获取3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得到厦门市1995、2005、2015年的平均FVC值分别为0.35、0.22、0.31。运用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Arc GIS10.1软件将FVC与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厦门市1995—2015年间FVC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厦门市FVC在1995—2005年间降低了37%,在2005—2015年间增加了29%;厦门市的平均FVC在水域增加17%,在建设用地增加35%,在耕地增加22%,在林地减少27%,并依此为厦门市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宝岩猴头杜鹃林粗死木质残体数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天然猴头杜鹃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形态、贮量、直径分布规律以及腐烂等级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WD输入形式多样,主要是以倒木、枯立木和树桩的形式存在;从树种组成看,CWD以猴头杜鹃和长苞铁杉为主;随着海拔上升,CWD总贮量、各类CWD现存量均呈递增趋势,各个腐烂等级CWD也基本呈递增趋势;猴头杜鹃林CWD现存量呈正态分布,数量顺序为Ⅱ>Ⅲ>Ⅴ>Ⅳ>Ⅰ,此外,CWD总现存量为45.266 4 t.hm-2,且倒木>枯立木>树桩;各海拔猴头杜鹃林主要是由小径级木组成,直径为0-20 cm的CWD所占比例随着海拔增加呈现递减趋势,此外,CWD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小径级木>中径级木>大径级木,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倒木和枯立木数量均呈减少趋势;无论是倒木、枯立木还是树桩,其腐烂等级分布呈增—减—增趋势,出现2个高峰,即Ⅱ和Ⅴ级。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足迹为1.2503hm^2/人,生态承载力是4.1476hm^2/人,生态占用率为0.3015,草地的生态占用率为11.535,水域的生态占用率为5.386,说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虽在整体上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但其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尚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甘薯病毒病是危害甘薯的主要病害,甘薯病毒种类复杂,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对甘薯危害严重,研究较为深入的甘薯病毒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等。目前,这些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已被逐渐认识,以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甘薯病毒壳蛋白(CP)基因序列以及不同病毒的鉴定分类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