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忆援马种茶     
1963年底,我受中央对外经委的派遣,去马里共和国接替在那里工作的林桂镗同志,执行中马科技合作协议,继续对茶树进行试种和茶叶生产的规划指导工作。马里地处西非内陆,位于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南端,在那里雨旱两季分明,周年内长达7个月的旱季里,终日万里无云,气温多超过35℃,空气异常干燥相对湿度常在50%以下,单就气候因素而言,要多年生的茶树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栽培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无怪乎法国的专家权威早就下了“在马里根本不能种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80~1983年期间,采用遮雨棚人工给水微区,盆栽和大田喷灌试验三种方法,对茶园经济产量的耗水系数、茶树的蒸腾效率、投产茶园的需水规律和具有相当基础茶园的需水量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 根据这些研究,他们认为:在早期对茶园进行灌溉,能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其产值增长的幅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当年的旱情和灌  相似文献   
4.
1953年3月上旬,我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省农林厅工作,适逢被誉为当代茶圣的我中央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率该部沈其铸、曾宪朴两位同志会同中茶中南区公司副经理冯绍裘同志来我省通报中苏茶叶贸易情况,共同研讨有关对策。会议在小吴门省委接待处举行,省内农商部门管茶叶的人士出席,会场一片寂静,与会者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焦急地等待着讯息的明朗化。会议一开始,冯绍裘同志代表吴副部长作了十分简明扼要的发言,他说:我们与苏联的茶叶贸易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挫折,苏方代表在言词表态上一反常态,提出我们的茶叶很不尽人意,大有中止贸易的意向。当我方问及交苏茶叶年年是对样评茶、按质论价,苏方为何没有提出异议时,苏方代表(通过翻译)明确指出:那是“照顾”。冯绍裘同志最后给在坐同志们打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招呼:“大家回去后,务必说服农民不要挖茶树。”紧接着,与会者发言,总的意见是:“我们要多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茶叶质量,愿苏联老大哥一如既往,继续给予适当的照顾。往后证明:在中苏同盟友好的前提下,茶叶贸易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仍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三峡,是一个多么神奇美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1993年 ,我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曾庆楣、枝城市农牧局的翁寿楠一道受聘为“湖北三峡库区移民开发茶叶专家”、“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政府技术顾问”,组成现场实施专家小组 ,参与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承担的“三峡库区茶叶生产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在华中农业大学刘后利教授的指导下 ,加上秭归县农委的宋宏虎同志 ,四人一起肩并肩地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通过 7个年头的努力 ,在三峡坝首的茅坪镇 ,完成了 1 7.4hm2 高标准茶园的建设 ,茶园绝大部分选用国家级良种 ,至鉴定前投产茶园每 6 6 7m2产值均在 5 0 0 0元以上 ;…  相似文献   
7.
我省茶园灌溉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六十年代初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过去研究茶园灌溉效益的基础上,开始大面积兴建茶园固定式喷灌系统,为我省开创了茶园兴建灌溉工程的先例。包括喷头(当时叫人工降雨器)在内的整个工程,是由当时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承担设计,喷头则是由331厂加工的。投产后的实践证明,整个工  相似文献   
8.
俗云七十古来稀,如今七旬并不奇,六三受聘当专家,一直干到七十一。千里往返走单骑,哪怕旅途“风雨”袭,秭归茅坪建基地,白头茶人传技艺。党政干群一条心,样板茶园早建立,滔滔长江截流时,西陵云天茶香逸。而立之年去“西天”,援马种茶举红旗,卅后[注]东土把茶种,是为移民辟天地。去西非的马里共和国外援,1993年去三峡种茶,正好时隔三十年。三峡种茶有感@谌介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老套种这一模式提出的前提,指出它符合当前茶区大生产的需要,继而根据广大茶区大部分老旧茶园的立地条件和种植规格,说明了采用这一模式是可行的。文中重点讨论了新老套种有助于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能加速幼苗成长,它弥补了改植前期茶叶产量的空白,具有一系列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继而提出了几项套种取得成功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最后以理论和事实为依据,论述了这一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 由样板到全面开花鉴于夏秋干旱常给茶叶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60年代中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开始在大面积茶园兴建固定式的喷灌系统,为湖南省开创了茶园建立灌溉系统的先例。包括喷头(当时叫人工降雨器)在内的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