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当地单季稻感病品种比例高、种植面积大、异地迁入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入峰出现早迁入量大、单季稻移栽期与传毒介体迁入期吻合度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台州市偏重发生,未来几年有发病流行范围继续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趋势。在分析其发病流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试行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单季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般稻田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一年生杂草而对多年生杂草无效或效果差,连续使用杀草谱窄的除草剂后,多年生杂草会逐年增加,我们改栽后为栽前用药,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对多年生杂草和难治杂草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杨梅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台州地区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7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2.53×104hm2,产量达14×104t,成为继柑橘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  相似文献   
4.
绿颖与蚜虱净混配防治稻褐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绿颖与蚜虱净混配对防治褐飞虱效果明显,药后14d每667m^2施用绿颖150ml+蚜虱净15g对褐稻虱防效达66.0%,与锐劲特40ml、乐斯本80ml、扑虱灵100g之间无显著差异,比单用蚜虱净30g防效提高约13个百分点,且持效期长、安全,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及延缓褐飞虱对常规药剂抗药性的产生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调查结果及田间观察表明,35%毒死蜱 噻嗪酮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量100 ml、115 ml的总体防效90%左右,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 d防效仍达83.4%、86.9%),与对比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5%锐劲特悬浮剂40 ml处理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比药剂40%新农宝乳油100 ml、99%绿颖乳油300 ml的防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又称瓜皮草,是我市稻田主要杂草之一,对水稻生产及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稻田的杂草防除主要采用丁草胺,从而引起矮慈姑发生逐年加重。为此,本市于1990年进行农得时防除早稻田矮慈姑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一、材料与方法 (一) 供试药剂 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产)。 (二) 试验内容与方法 1.剂量试验:每亩用10%农得时10、15、20、25克4个剂量,移栽后5~6天施药。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在我市每年为害造成的蔬菜产量损失占总虫害损失的15%~20%。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是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杀虫剂,为了明确其对花椰菜上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笔者在椒江加芷的花椰菜田上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繁缕(Malachium aguficum(L.)Fries)是我市稻畈麦田恶性杂草之一,仅次于看麦娘。据调查,牛繁缕发生频度为95.4%,多度为35.4%,130块田平均每亩茎(枝)数为8.07万,高的田块每亩达19.5万,对大麦产量影响极大。一、材料与方法 (一)田间发生消长规律观察 1986年冬和1987年冬共选择不同播期的7块稻畈大麦田,每块田固定3点,每点1尺~2。每5天查一次发生量,并用镊子将出土的牛繁缕幼苗连根拔掉,直至出苗停止为止。 (二)生育期观察在定点内,每点留刚出土的牛繁缕幼苗2~3株,记下出苗日期,定株观察每对叶片出现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秧田杂草种类多、密度高,直接影响秧苗生长和带来拔秧困难。1988年在汕优圭33、协优64的杂交稻秧田做了多效唑(Multi—Effect Tridzole属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试验。试验方法供试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是上海联合化工厂产品。选择3块秧田,在同一块田里设喷多效唑与不喷药(对照)的大区对比试验。在播种后5~7天,每亩秧田用多效唑200克(商品量),兑水100公斤,放干秧板水后喷雾。喷后23~25天(移栽前),考查杂草密度和高度,秧苗单株分蘖数和苗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 ,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损失逐年加重。 1996~ 1999年年均发生面积 30万hm2 (次 ) ,损失粮食7 36万t以上。为了探索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 ,寻求综合治理技术 ,提高治螟技术水平 ,我们于1997~ 1999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试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二化螟发生危害特点1 1 发生期早 ,年发生完全 4代据各县市病虫测报站调查分析 ,我市近年来第1代二化螟成虫盛发期在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比常年提早 10d以上。 1、2代主要危害早稻 ,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