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T型恢复系R16的选育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恢复源的T型复系原选124、普里美比、斯卑尔脱小麦等的复合杂交,育成了恢复力高达96.7%的恢复系76107。在此基础上,再与小麦品系983/高加索杂交,对其农艺性进行改造,育成了R16。经1988-1993年年在不同不育系背景下鉴定,R16的力都在93%以上。由R16配制的杂种小麦已开始用于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2.
春×冬小麦F_1的杂种优势及其与双亲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报道认为,小麦与玉米、高粱一样,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是根据国外在七十年代初期的试验结果,小麦杂种优势不能令人满意,在产量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亲本选配不当.近年来国外报道,利用不同生态型的丰产品种进行杂交,能获得最好的产量优势.本试验通过春性和冬性两类不同生态型的品种间杂交,连续进行二年杂种一代的优势测定,为有目的地选配杂交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已发现某些小麦近缘种的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麦的过程中具有优先传递效应,这些染色体的单体添加系和单体代换系产生的配子中,凡具有这些染色体的配子才有效,否则便败育,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配子染色体。这些外源染色体的优先传递频率因来源而异,可引起部分不育,种子皱瘪和染色体突变。根据这些优先传递染色体的遗传特点,通过由它们引起的染色体缺失进行基因定位,促成某些控制重要性状基因的优先传递,并可能为生产杂种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4.
两个半矮秆杂种小麦优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以麦优1号和麦优4号两个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和标准对照计7个品种(组合),比较研究了含Rht3基因的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物学产量、光合特性、株高和抗性等性状优势。结果表明,麦优1号和麦优4号两个杂种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RuBP羧化酶总比活性和抗逆性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或超高亲优势,但两个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优势表现有所不同,无一固定模式。组合间超标优势差  相似文献   
5.
6.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决小麦矮秆不育系的繁殖问题,使半矮秆杂种小麦尽快投入生产应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从德国引入的Rht12矮秆系与江苏省小麦推广品种杂交和回交,育成了适合江苏省南部种植的Rht12矮秆系及其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同一品种转育的Rht12矮秆系,其株高变动于50~90cm之间;不同株高的Rht12矮秆系可以配制出不同株高的杂种F1。在拔节期至穗期喷施50~100mg/kg的赤霉酸溶液,可以使Rht12矮秆系的株高显著增加。在不育系种子繁殖区内,喷施50mg/kg的赤霉酸溶液,保持系株高由65cm增加到90cm,不育系植株的异交结实率由对照的20.2%增加到60.4%,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不育系种子产量。株高的差异也能在收获时防止保持系种子混入不育系中,从而可以确保不育系种子的纯度。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解决Rht12矮秆系所存在的晚熟性和早枯等不良性状问题。  相似文献   
7.
8.
1970—74期间,用普通小麦的 T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品种或品系)和具有 timopheevi 细胞质的恢复系研完了它们对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普通小麦中,根据各品种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育性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由这三种类型品种转育成相应的易恢复或难恢复不育系,或不能转育成不育系。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难易,可通过具部分恢复力的恢复系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品种)测交鉴别。难恢复的不育系,可以通过易恢不育系的保持系来改良.恢复系与具有部分恢复力的品种杂交,有可能提高其恢复力.  相似文献   
9.
糯小麦种质资源H9908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引进糯小麦品系H9908的利用价值,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淀粉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9908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较低,抗病性差,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应用。但其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以及淀粉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已成功地将H9908的糯质基因导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育成的2个纯糯小麦品系宁W0065和宁W0066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已接近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1(不敏感∶敏感),非常符合χ2测验。Gai3基因与Rht3基因连锁紧密,交换值为0.060±0.012和0.055±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