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印度荒漠化治理经验,为中国相关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分析印度荒漠化成因及其影响,并从机构、政策、技术层面对其治理具体措施与成效进行总结。[结果]印度治沙的基本经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管理机构,确定行动方案,参与国际合作,加强荒漠化监测,开发治沙技术,重视资源管理,改进耕种技术。[结论]印度治沙经验对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主要启示是完善国家防治机构,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及农户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兹别克斯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度, 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动态对于加快中乌林业合作、推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森林资源、林业法规政策、林业机构、森林经营、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林业科研教育等现状, 在此基础上总结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展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合作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chter量表法,从消费行为、消费者感知、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4个方面设计问卷,对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6个大区代表城市的1 000名居民进行了关于绿色消费的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拟合修正,探究消费意愿、环保认知、经济因素对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体责任感、政策因素、产品信任对绿色购买态度有正向影响;经济因素、产品价格对绿色购买行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解决生态效益外部性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部分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率先开展了许多制度性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并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基于此,文中通过分析美国、新西兰、日本3国分别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权属交易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归纳得出可供借鉴的5点经验,提出对我国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4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林业机构设置的优化调整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当下,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林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对优化林业机构设置提出了新要求。文中系统梳理33个典型国家林业机构的设置情况以及不同国家林业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与管理体制,分析其职能情况与管辖范围,回顾各国林业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并据此探讨其变动趋势,以期为我国林业机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密集而发达的林区道路及其现有林道改进方案保证了澳大利亚森林道路的良性有序发展,保障了森林和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和有效利用.文中概述了澳大利亚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包括林区道路“用者自付”原则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林区道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规划及建设规范等;分析了中国林业...  相似文献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两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些年, 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等模式。文中分别以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为研究区域,介绍不同经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和具体成效,分析我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过程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从供给、需求角度阐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选取福建南平、湖北鄂州、江西崇义为典型案例,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同时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诠释3种不同主体方式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市场、政府、政府+市场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结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从供给角度可理解为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方法使生产者付出的成本得到回报,即有效促使生产者愿意且有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森林生态产品,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最优配置;从需求角度可理解为通过生态、物质和人力等资本要素的投入,使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为此按一定价格进行消费支付,从而实现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结论】通过分析国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做法,针对森林生态物质产品、调节产品和服务产品,提出我国森林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InVEST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InVEST模型具备驱动数据简单易获取、定量化评估精度高、评估过程和结果空间表达明晰、情景模拟预测功能强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多个方面。文中概述InVEST模型的原理,重点对该模型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几个热点应用进行详细介绍;系统评述国内外在应用InVEST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类应用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提出利用InVEST模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典型荒漠物种地理分布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恢复荒漠植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优势植物沙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识别的方法收集整理沙蒿灌丛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29个环境变量数据,筛选得到最优物种分布模型。采用最优模型,基于NorESM1-M气候模式,预测了在两种排放情景下、不同时期乌兰布和沙漠沙蒿灌丛的潜在适宜区,分析得到其适宜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阈值范围;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沙蒿灌丛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并划分适宜分布区。【结果】沙蒿灌丛地理分布的决定因子为年均温,适宜区间为7.4~9.0℃,最适值为8.4℃。主要自然驱动因子是坡度及最湿润季节平均温度,温度因子相对于降雨量因子更为重要。在2050s RCP2.6排放模式下,沙蒿灌丛的质心将向西南方向迁移4.55 km,随着CO2排放强度增强,将转向北迁移1.21 km,到2070s,在RCP2.6排放模式下,沙蒿灌丛的质心将向东北方向迁移2.60 km,随着CO2排放强度增强,将继续向北迁移0.83 km。随着时间推移及气候变暖,沙蒿适宜生境不断破碎化且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