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红肉火龙果新品种‘大龙’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龙’火龙果系从国内外引进的火龙果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来的优良红肉火龙果品种。该品种成熟果实椭圆至长圆形,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510.38 g,最大单果质量825 g。果皮薄,果肉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20.29%,可溶性总糖含量10.42%,可滴定酸含量0.25%,糖酸比41.68,维生素C含量86.70 mg·kg~(-1)。肉质细腻多汁,风味浓郁,具黑芝麻状、可食用种子。投产早,可自花授粉,果型中等偏大,果肉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口感风味俱佳。每年开花结果14~17次,花果重叠明显,单次开花结果周期32 d;早结丰产,定植第2年开花结果,第3年稳产,单产37 500kg·hm~(-2)以上,与白肉对照品种相当,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适于火龙果适宜种植区域栽培,以砂壤质缓坡地建园最宜。  相似文献   
2.
蔗糖分解酶在马铃薯和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甘薯块根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2个在块根数量和鲜重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甘薯品种‘高系14'及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30、60、90、120 d)块根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含量、蔗糖分解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以明确调控块根数量和大小的关键蔗糖分解酶及主要基因家族成员。结果表明:(1)阐明了4种蔗糖分解酶活性在薯块根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细胞质转化酶(CIN)和液泡转化酶(VIN)活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呈现‘u'形曲线,即块根发育早期、晚期活性相对较高,发育中期最低;细胞壁转化酶(CWIN)和蔗糖合成酶(Sus)活性整体变化趋势呈‘n'形曲线,与前者正好相反,即在块根发育早期、晚期较低,发育中期最高。(2)和突变体相比,具有较高块根数量和鲜重的‘高系14'在块根发育早期(30 d)具有较高的Sus和CIN活性,而高Sus和CIN活性可以促进蔗糖由叶片向块根转运,从而提高块根中的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最终为块根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碳骨架以增加块根数量和鲜重。(3)从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12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其中有1个Sus基因(IbSus6)和5个CIN基因(IbCIN4IbCIN6IbCIN8IbCIN10和IbCIN11)的表达水平在30 d时表现为‘高系14'显著高于突变体,同时IbSus6IbCIN4IbCIN8IbCIN10IbCIN11分别为30 d块根中表达的主要Sus和CIN基因家族成员,因此上述1个Sus基因家族成员和4个CIN基因家族成员可能是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主要蔗糖分解酶基因。总之,Sus和CIN在甘薯块根早期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基因家族成员的阐明可为优异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T4代的转基因番茄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蔗糖转化酶(CWIN)活性上调对番茄果实和种子发育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CWIN活性上调增加了单果鲜重,但单果种子数量、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下降,表明CWIN在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发育的同时,抑制了种子的生长发育。进一步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有2个:(1)CWIN活性上调导致果实中储存的淀粉含量下降,同时己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上升,表明转基因果实利用过剩光合产物所积累的淀粉的能力增强,从而可以利用的糖分增加,但这些糖分主要被用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己糖的积累,而不是用于种子生长发育。(2)CWIN活性上调还导致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推测这可能会导致果实的光合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种子生长发育得不到充足的糖分供应,因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总之,CWIN活性上调可抑制种子发育和促进果实发育,这将为进一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TGG5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芥子酶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降解硫代葡萄糖苷的酶。当植物受到病虫侵袭时, 芥子酶与其底物硫代葡萄糖苷结合,释放有毒的水解产物形成植物重要的化学防御系统。TGG5 是新 发现的一类芥子酶基因,对其研究将有利于揭示芥子酶防御系统的功能。试验克隆了拟南芥TGG5 基 因cDNA,构建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氏酵母GS115。经甲醇诱导表达和Ni 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 TGG5 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集中在58 kD左右,并有较明显拖尾,呈现典型 的糖基化蛋白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TGG5 重组蛋白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芥子酶的Km为1.96 mmol/L,Vmax为0.084 mmol/(min·mg);酶反应的最适pH 为5.5;该芥子酶在37~80℃范围内有较广泛的 温度适应性,并具有较好的80℃热稳定性;NaCl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抗坏血酸具有激活芥 子酶的作用,抗坏血酸终浓度为1.5 mmol/L时,酶活力最大。RT-RCR分析,证实了TGG5 只在拟南芥根 中特异表达,这表明TGG5 可能代表了一个芥子酶基因新亚家族。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在调控开花、种子休眠以及地下储藏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洋葱鳞茎)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甘薯(Ipomoea batatas)PEBP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系统揭示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关键PEBP家族成员。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甘薯基因组中PEBP基因家族成员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然后通过PEBP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PEBP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根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糖转运蛋白SWEET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系统筛选出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候选PEBP基因家族成员并初步揭示其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如下:(1)从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5个PEBP基因,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5个FT-like成员(IbFT1~5)、6个TFL1-like成员(IbTFL1~6)、2个MFT-like成员(IbMFT1~2)和2个PEBP-like成员(IbPEBP1~2)。(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bFT5可能会促进甘薯块根发育,而IbTFL3可能会抑制其块根发育。(3)甘薯PEBP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