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用新育成的带紫叶色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先红A(B)为材料,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其紫叶性状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先红A(B)的紫叶性状由1对紫叶基因控制,一般正常绿叶水稻品种带有1~2对抑制基因可调控该紫叶基因的表达。先红A(B)的紫叶性状及其杂种F1绿叶性状表达稳定,不受光温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先红A的紫叶性状是杂交稻种子鉴纯和制种防杂保纯的一种理想标记。先红A配制杂种,可筛选出株叶型好且优势强的组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叶形片片似鸭足亿载绵绵古生木英姿挺拔插云天羞与百卉随流俗誉为现代活化石侏罗纪后剩遗族环宇诸邦荡无存惟我神州实奇独1942年5月郭沫若作  相似文献   
4.
广西超级稻研究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西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大多是由外省引进,生育期偏长,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发挥,而区内自育品种抗性相对较差,米质不够优。“十一五”期间,广西超级稻的育种策略应是:坚持亚种重穗,进一步改良株型,适当增加叶面积;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增强生理协调性,提高经济效益和日产量。产量突破的关键是扩库、增源、畅流。主要选育指标为:株高120~130cm,茎秆坚韧,抗倒力强;穗长26~30cm,穗粒数230粒、穗重5g左右;叶厚直,剑叶长40~50cm;生育期130d;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达国标二级标准;产量,近期目标为10500~12000kg/hm2,远期目标13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7个籼稻恢复材料与美A测配,观察杂种F1的表现。结果表明,所配的7个组合米质都比博优253提高1-2个档次,4个组合比博优253增产5%以上,6个组合的生育期比博优253短。  相似文献   
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改良常规优质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用三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束处理优质常规香稻八桂香和闻香占。M1代辐射损伤较轻,M2代突变谱广,突变频率达0.12%~2.23%,突变性状包括熟期、育性、株型、分蘖力、穗型、粒型等。共获得10多个经济性状与原品种相近,但农艺性状和品质则优于原品种的优良突变体。  相似文献   
7.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8.
9.
10.
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美优102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双季稻作区具有光照丰富、雨量充沛、安全生长期长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我国水稻最佳生态区之一.该地区年水稻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每年种植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面积达100多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博优903为代表的博优系列组合的育成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对保持华南稻作区晚稻生产的稳产和稻米品质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该系列组合普遍存在的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偏高、外观品质差的缺陷,制约它的进一步扩大种植.近年来,莫永生[1]、黄慧君[2]等通过改良恢复系来提高杂种的品质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成效仍不明显.实践证明,同时培育优质的恢复系和优质的不育系,通过优优配组,可实现选育优质杂交稻组合的育种目标.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美A、秋A、绮A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