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衡量广东城乡收入差距和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984—2008年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度很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 3个品种通过分期播插试验研究了稻米品质生理。结果表明 ,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中期速率、灌浆期内日均温 >2 6℃及 <2 1℃天数与稻米品质有密切关系。灌浆较快将使精米率、整米率、长 /宽、GC显著下降 ,垩白粒率、垩白面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辽粳24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1987年春在海南以生育期较早、株形好、米质优、半矮秆的79-227为母本,以株形理想、高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强的83-326为父本,采用多元亲本复合杂交育成,其显著特点是株形好,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良。1992~1993年参加北方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同期参加辽宁省区试,1993~1994年参加生产试验,1995年10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1996年累计种植58600hm2。(一)主要特征特性辽粳244在辽宁全生育期153~155天,属于中熟品种,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插秧后还苗快,分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粳稻新品种辽星15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等,并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辽粳931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粳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示范试种过程中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2003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年3月报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6.
用具有代表性的辽粳系列8个水稻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产量及生理基础研究,总结出高产优质辽粳系列水稻品种株高105~115cm,穗长14~18cm,一次枝梗10~13个,二次枝梗15~22个,有效穗数285~330万穗/hm2,每穗粒数100~120粒,千粒重24~25g。提出进一步提高辽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是成穗率、每穗粒数和成粒率;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选育应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并注重对经济系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瘟病菌侵染机制、无毒基因及稻瘟病菌的生物学研究。认为了解掌握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演化变异规律,是开展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辽粳92-34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2年以87-73为母本,以87-337为父本,人工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种稻历史悠久,水稻育种工作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自1973年成立辽宁省水稻区试协作网以来,广大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先后开展了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汕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株形育种、优质育种、理想株形与有利优势相结合的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等研究与实践,从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对水稻育种进行研究。在育种方法上以常规育种和优势有种为主,花培育种和诱变辐射育种为辅。自1974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已先后审(认)定水稻品种65个,其中丰锦、早丰和中花9号是引进品种,其余62个为我省育…  相似文献   
10.
以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及其组合为材料,采用程氏指数法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籼粳成分与杂种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杂交粳稻骨干亲本的程氏指数为13.5~19.3,偏籼系数为0.12~0.38,采用程氏指数和分子标记法对亲本进行籼粳分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父本程氏指数与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性状的相关性强于母本,而对于偏籼系数则相反。亲本程氏指数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性状的相关性强于分子标记差异。亲本籼粳成分及其差异与多数杂种性状和产量杂种优势呈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存在临界极值;亲本籼粳成分及其差异与杂种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相反。因此,要获得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表现最佳、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父母本籼粳成分应适度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