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蒙科豆1号在内蒙古为中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4天,粗脂肪含量23.66%。平均产量197.9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增产8.4%,适合活动积温在2 500℃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大豆CDDP-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 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Taq聚合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375μmol/L、d NTPs浓度0.3 mmol/L、DNA模板用量40 ng。运用24个大豆品种验证了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结论]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双季栽培”对青莜麦的产质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青莜麦"双季栽培"技术的研究,选用适宜品种和最佳播种期,并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草料以及提高奶牛产奶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品种和播种期两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的叶片数为9片,比早熟品种增加2片;从叶面积系数上,晚熟比早熟品种在第二季比第一季分别高1.06~1.08;从光合生产率上,晚熟比早熟品种的孕穗至抽穗期分别高0.17~1.26 g/(m2·d);从光合势上,分别提高21 762.57~23 370.09m2·d;从全株干质量上,分别提高0.76~1.01 g/株;从产草量上,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比对照增产45.83%~53.51%和41.67%~49.12%;第二季播种期以7月20日的产草量75 537.8 ks/hm2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76.95%和38.87%,"双季栽培"青莜麦产草量达150 000 kg/hm2;从籽实产量上,内农大莜1号产量达3 789.8 kg/hm2,比对照增产26.33%~67.71%,从饲草和籽实的营养成分,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均比其他莜麦品种的高,比饲用玉米亦高.选用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高产、优质新品种,第一季顶凌播种,第二季7月20日为最佳播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业提供饲草料,开辟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3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为优势病原,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茄病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率达90.0%,其次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发病率分别为61.7%和81.7%。茄病镰刀菌是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后,发病率高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单独接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株DNA、多株叶片混合DNA和单株DNA混合的DNA取样方法,利用SSR技术对蒙A群和C群1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建立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技术体系.采用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不同处理的DNA样本进行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6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信息量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DNA样本扩增的等位基因数目.结果表明,2个供试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建立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12株叶片混合、5次重复提取的DNA样本可以代替相同数目的单株DNA混合的DNA样本,为最优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品种引进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播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寒旱区种植冬油菜的适宜播期为8月15~22日.冬油菜品种陇油6、7号产量在200kg/667m2左右,经济效益达到800元/667m2,实现了“春小麦—冬油菜—向日葵等作物的两年三熟”.对促进内蒙古寒旱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