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降低密集烤房群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方法]在密集烤房群建造烟气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将烤房烟囱排放的烟气输送到除尘脱硫塔中,使烟气先进行碱水净化处理,然后再排放到大气中。[结果]试验表明,处理后的烟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浓度(59.75 mg/m3)较处理前(156.35 mg/m3)减少了96.65 mg/m3,减幅为61.82%;SO2排放浓度(7 193.5 mg/m3)较处理前(9 062.9 mg/m3)减少了1 869.4 mg/m3,减幅为20.63%。[结论]烟叶密集烤房的烟气经除尘脱硫装置处理后,颗粒物和SO2的排放浓度大幅降低,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网式散叶密集烘烤下部烟叶失水规律与烘烤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网式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装烟层烟叶的失水规律及其与烟叶烘烤效应的关系,采用称重器对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网式烟框装烟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量进行了实时测定,并考查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性状变化及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上、中、下三层烟叶失水率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在干筋期以前烟叶失水率下层明显大于中层,中层明显大于上层;(2)不同层次烟叶失水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型变化趋势,全炕烟叶的平均失水率与中层烟叶接近;(3)各层烟叶失水变化规律及烟叶外观性状变化与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烘烤时间的关系密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机器人自动控制烘烤作为处理组,人工控制烘烤作为对照组,在福泉羊堡烟叶烘烤工场进行烘烤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烘烤系统,可以达到甚至略好于常规人工控制的烘烤结果,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和一定程度上减工降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福泉市进行了云烟87烟垄绿肥不同压青量田间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计数与分离不同处理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应用ITS、16S rDNA测序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1)微生物数量。经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压青后,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非压青田,其中处理2(压青15.0 t·hm~(-2))可培养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多,处理3(压青22.5 t·hm~(-2))可培养的细菌数量较多。但随时间推移,压青田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2)微生物多样性。对移栽后30 d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属种的初步鉴定,分离到可培养真菌427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离到可培养细菌404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到可培养放线菌141株,鉴定出3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肥可促进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看,以处理2(压青15.0 t·hm~(-2))的烟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密集烤房烟气余热利用及烘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节能减排、降低烘烤成本,在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上面设计建造了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并对利用烟气余热的密集烤房和对照密集烤房进行了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的密集烤房节煤效果明显,平均1 kg干烟叶的耗煤量为1.531 kg,比对照烤房节省0.181 kg,节煤率为10.57%;平均1 kg干烟叶耗电量为0.593 k W·h,比对照烤房节省0.022 k W·h/kg,节电率为3.58%;平均节约烘烤成本0.158元/kg(干烟),节本率为9.09%。利用烟气余热的密集烤房的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等级结构和主要化学成分与对照密集烤房的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黔南山地植烟土壤有效钼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17种必须营养元素之一, 土壤有效钼含量与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关系密切。为了解黔南山地植烟土壤有效钼空间变异特征及丰缺状况, 2009年在黔南州9个县(市)采集植烟土壤样品1250份(GPS定位), 借助地统计学工具, 分析土壤有效钼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黔南州植烟土壤有效钼平均值为0.1469mg/kg, 变幅0.0026~0.9130mg/kg, 为强变异性(CV=106.8074%)。土壤有效钼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24.2188%)、2-order趋势效应和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对土壤有效钼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人为因素则起次要作用。土壤有效钼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西部和北部高, 东部和南部低, 由3个高钼中心向四周梯度状递减,2个高钼中心分别位于龙里县和贵定县北部, 1个次高钼中心位于长顺县西南部。以0.2mg/kg为植烟土壤有效钼临界值, 黔南州缺钼植烟土壤占统计面积的83.8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