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优质特种稻‘瑞市9号’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硅肥施用对瑞市9号米质的影响,建立了稻米品质与3种肥料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磷、硅3种肥料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N主效Si主效,对垩白粒率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N主效Si主效,对整精米率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Si主效N主效,磷肥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整精米率的主要因素;磷—硅之间对垩白粒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磷、硅肥组合方案为:氮肥156.3~217.5 kg/hm2、磷肥221.25~323.7 kg/hm2、硅肥108.0~144.15 kg/hm2;按此肥料运筹,有95%的把握可达到直链淀粉含量在16.64%以上、垩白粒率低于9.04%、整精米率在61.43%以上的瑞市9号稻米品质。此研究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优化氮、磷、硅肥的施用和获得优质稻米提供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根据猕猴桃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结合渝东北地区土壤情况,提出红阳猕猴桃合理施肥技术,以确定适宜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标准化果园,采取早期上架、搭遮荫网、测土配方施肥、人工授粉、疏果套袋、防治溃疡病等栽培技术,猕猴桃产果量稳定在750~1000 kg/667 m2、优质果率达90%、产值超4000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育种潜势,以三峡库区常用的7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三峡库区14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太阳河白玉米’在单株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不同性状SCA效应值变幅差异较大,其中单株产量变幅最大,为-25.48%~30.47%。所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穗长、穗粗、行数等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秃尖长、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过早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指在早、中稻收获后茬口田,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新方法。此技术是一项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保护、省工节劳于一体的能够连续免耕的新型农业实用新技术,对于促进秋季粮油结构调整、提高冬水田利用率、改良培肥稻田土壤、用科技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农忙季节劳力紧缺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种有机肥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三种有机肥(奶牛粪、鸡粪、猪粪高温腐熟发酵所得的有机肥)及其组合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沙田柚品质的改善,居首位的是奶牛粪处理,其次是猪牛粪处理和鸡牛粪处理,排名靠后的是无机配方肥、习惯施肥和猪粪处理。  相似文献   
8.
种子成熟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母本和5个父本玉米自交系形成的15个杂交组合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成熟度对杂交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子成熟度的增加,8个幼苗性状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灌浆期在39~45d收获的种子,其幼苗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状;除地下鲜重的父本间、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母本×父本互作方差不显著外,其余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母本、父本及母父本交互对总根条数、幼苗高度、叶面积、地上鲜重和地下干重的效应均较明显,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效应母本和父本比母父本交互更明显,地下鲜重只与母本效应及母父本交互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三峡糯1号为材料,建立了特种稻栽插密度、尿素施用量、移栽叶龄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三峡糯1号产量8 362.87 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栽插密度23.48万~26.65万穴/hm2、尿素施用量194.41~259.53 kg/hm2、移栽叶龄3.73~5.27叶;高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糯1号的结实率比对照胜泰1号高19.48%,齐穗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3.69%、67.66%和12.20%,而齐穗期的消光系数和齐穗至成熟叶面积衰减率均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库”大“源”足是三峡糯1号高产的主要库源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因受体材料(母本)基因型不同,以及采用不同的杂交授粉方式,杂交结实率会有明显差异。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喷施赤霉素等处理后授粉均极显著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结实率,且前2种处理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后一种处理。因此,要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选育的饲草玉米制种产量,除注重对母本基因型选择外,还应采用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后授粉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