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1992—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和说明福建省农业现代化与农膜使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膜使用的自我示范效应显著,农业现代化对农膜使用的带动效应稳健,农膜使用对农业现代化的规模效应递减。基于此,认为福建省农业现代化要坚持走两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并开展对农膜污染的主动防治。  相似文献   
2.
利用经济性状比较突出、抗瘟性比较稳定或具有部分抗瘟性或发病缓慢的水稻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后代自然诱发筛选鉴定和人工接菌鉴定相结合。并与选种同步进行。已育成三抗品种“闽懦580”双抗品种“籼128”及抗瘟品种“47-104”等  相似文献   
3.
谷秆两用稻 ( Grain- Straw- Dual- Use- Rice)是一种谷、草兼优的新型水稻 ,其稻谷产量与常规稻相当 ,米质优 ;其稻草蛋白质含量比常规稻约高 1倍以上 ,达到 8%左右 (常规稻仅为 4%左右 ) .这种优质稻草可作为饲料 ,也是一种栽培食用菌的优质材料 ,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谷秆两用稻稻草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 ,特别是其秸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一般水稻秸秆的相差不多 ,这种稻草的营养价值还有较大的提高潜力 .然而 ,常规的育种手段缺乏有效的资源且难以克服远缘杂交的生殖障碍 ,在谷秆两用稻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高产抗瘟育种状况日本于80年代初制订了一个水稻超高产育种“逆7.5.3计划”,旨在用15年时间(1995年前)使水稻新品种亩产量比主栽种提高50%。到1988年育成“中国91号”、“中国96号“和”北陆125号”等品种、增产幅度10~20%,看来,这个计划的实现有一定困难。南朝鲜曾经以粳稻品种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籼稻品种杂交,育成了”统一型”品种。这些品种的穗粒数超过粳稻品种一倍以上,而且收获指数高,比当时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推广面积曾达到全国稻作面积的75%。后来,由于稻温  相似文献   
5.
核基质结合区(matrixattachmentregions,MARs)是真核细胞染色质中能与核基质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当MARs位于外源基因两侧时,能够使转基因植株高效、稳定表达,说明MARs是消除植物转基因沉默的一条可行途径.本文综述了MARs的研究进展,认为MARs的研究与利用对获得高效、稳定的转基因禾谷类作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目的基因、基因转化途径、植株再生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甘薯基因转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苏云金氏芽孢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IA转入甘蔗胚性愈伤组织中,建立农杆菌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3棵再生植株。经GUS及PCR检测,cryIA确实已转移到甘蔗幼苗中,GUS在再生植株中也得到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过程水稻新品种“满仓515”是省稻麦所通过籼粳杂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品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增产潜力。1991年在漳州市示范1000亩左右、1992年在漳、泉、厦等地扩大试验示范4.5万亩均表现高产。该品种早、晚种植皆宜,且以晚季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特大粒蚕豆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习惯上将蚕豆按百粒重大小分为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3类,百粒重小于70 g为小粒种,大于120 g为大粒种.国标GB10459-89根据蚕豆种子平均长度将蚕豆分为3类:大粒型大于18.1 mm,中粒型15.6~18.0 mm,小粒型小于15.5 mm.  相似文献   
10.
为摆脱生物膜脱氮技术的制约,提高循环水脱氮处理效率,营造适合鱼类养殖的富氧环境,增加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基于鱼菜共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高效环保的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重点解决种养殖水体营养浓度需求不一致的关键技术瓶颈。将养殖污水经过电迁移和膜浓缩工艺结构,得到能够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高氮水,同时得到能够用于鱼类养殖池的循环水,解决鱼菜营养物质浓度需求矛盾,大大提高植物和鱼类的产量,获取鱼菜共生效益。同时,为方便对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的操作,设置了总控制平台和分控制平台,具备24h集中与分布控制性能。应用试验分析表明,经系统处理的养殖水体可以满足鱼菜生长需求,系统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