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火娇 《福建茶叶》2011,33(4):29-32
中国是红茶的创始国,红茶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爱好者。随着红茶受到越来越多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如何进一步提升红茶品质,生产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红茶也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红茶品质的形成机理为切入点,探讨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并以此探讨改进与提升红茶品质的相关措施,旨在为茶叶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绿茶苦涩味产生的原因,分别从栽培、加工、及使用添加剂等方面,阐述降低绿茶苦涩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16种不同产地的典型红茶为供试材料,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红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茶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儿茶素总量、没食子酸、绿原酸、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4.50-41.65mg/g,1.139 ~ 3.689mg/g,0~ 530mg/kg,0.63 ~ 4.48mg/g,苏红工夫、海南红茶、台湾红茶、越红工夫中的酯型儿茶素较高;英德红茶、台湾红茶中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较高;正山小种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且种类少.槲皮素、杨梅素苷类物质仅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含量分别不高于3.00mg/g和1.50mg/g,芹菜素未被检测出.根据红茶中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将16种红茶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4.
这一神奇的茶树树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内最后一窠的岩脚下,凌驾于离地数米的半空。世人得之视若神树般,倍加呵护,数百年来从未间断。茶树如其名般珍贵,茶名同其树般超群。它的名字:大红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