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样地的方法成为目前森林碳密度精确估算的主要手段,然而没有找到具有普适性的建模因子和最佳的森林碳密度估算模型。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地面固定样地碳密度与Landsat-5影像及其衍生波段的相关性,筛选出估算森林碳密度的敏感因子。采用三种回归分析方法(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及非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森林碳密度的最优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参与建模的遥感因子中,1/TM3与森林碳密度的相关性最大,敏感性最高;2三种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中,以4个遥感因子建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得决定系数R2为0.74;3通过测算,研究区平均森林碳密度为14.36 t/hm2,变化范围介于0.00~38.28 t/hm2之间。研究表明非线性回归在区域森林碳密度反演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Fragstats对东方市2015年与2010年景观格局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红树林受到人为破坏日益严重,向宜林地和水域景观转化;2乔木林的占用和破坏较为严重,转换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水域;3宜林地受人为活动影响,转换为用地和乔木林。通过对东方市的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分析,得出东方市的景观特征,为东方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传统茶文化精髓内容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力教育及社会政治文化教育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弘扬传统文化政策氛围下,传统优秀茶文化精髓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合理控制营造林规划面积和质量,把控预期成效,是推动国土空间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林长制考核制度的主要参考指标。将传统造林绿化升级转型与现有可视化技术结合,建立三维立体的造林更新数据库,实现统一管理与应用智慧化造林过程,推动营造林全流程的精准化和高效化,是新时代造林绿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基于生长过程的单木模型构建、营造林智能规划、过程可视化、营造林工程管理流程设计为主要技术手段,形成多源图层展示、项目管理、营造林过程三维可视化、核查验收、统计报表五个模块,实现了以造林郁闭时间轴的全过程可视化管理与分析,可为未来大规模国土空间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多源矢量数据因行业认定标准、数据侧重点不同,导致数据融合结果内部属性特征出现差异,而传统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工筛查与处理,工作周期长、效率低。针对多源矢量数据融合过程中出现属性特征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矢量数据属性特征融合处理方法,包括相同要素的属性特征提取、不同要素的属性特征提取、要素的属性特征融合、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属性不一致图斑判定。结果表明,通过几何特征与属性特征联动调整后,可将图斑由原来的471个下降至462个,减少2%。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属性不一致图斑的初步筛选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融合结果的数据冗余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