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玉米、黑麦、烟草为材料 ,对细胞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研究了离体培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外表面的结构及其变化与农杆菌介导转化频率之间的关系。正常继代培养的烟草细胞 ,其细胞壁外表面光滑 ,大部分细胞在扫描电镜下坍陷或皱折 ;经处理用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烟草细胞 ,其表面有很多颗粒状突起和纤丝状物或纤丝状网 ;光滑的表面很少见到菌 ,而粗糙表面则有很多菌。玉米和黑麦愈伤组织中 ,浅黄色、疏松易散的胚性细胞团 ,其表面细胞有很多未坍陷 ,相当一部分未坍陷细胞的细胞壁外表面与烟草细胞一样 ,具有很多较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纤丝状物或纤丝状网 ;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 ,其外层细胞大多坍陷或呈柱状 ,未坍陷细胞的表面光滑 ,有些似有一层膜状物。对植物细胞壁上的农杆菌结合位点和基因转化频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郭骁才 《山西农业科学》2000,28(4):F002-F002,F003
外源基因的引导转化是相对直接转化而言 ,包括两类蛋白分子对转移DNA的的共价结合和包被 ,涉及转移DNA复合物的形成、转移和在受体细胞核基因中的整合。认为引导转化将提高外源基因转移和整合的频率。在此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人工引导转化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离体培养植物细胞(胡萝卜细胞和烟草细胞)的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表面细胞的表面上分布有颗粒和纤丝。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及各种各样,有些颗粒顶部凹陷成小坑。纤丝大多与颗粒相连,在有些细胞表面上纤丝交织成网络。对这些颗粒和纤丝的分泌活动及调节,以及颗粒和纤丝在细胞之间粘连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玉米幼雄穗在离体条件下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同时,分析了体细胞胚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几种酶的同工酶变化和酶活性变化.提高高体培养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也许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用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玉米自交系330及杂种F_1(玉米自交系330×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幼雄穗进行离体培养,获得高频率的植株再生.幼雄穗培养在含2mg/16—BA的MS培养基上直接产生不定芽.在这一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建立了不定芽的快速无性繁殖系.不定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MS附加0.5mg/lNNA,300mg/l水解乳蛋白和1000mg/l 活性碳),非常容易生根.幼雄穗的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的配比,对培养物的成功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还讨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骁 《福建茶叶》2016,(4):304-305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而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文明。因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所以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环境依附性、口头性和传承性等特点,所以强制性的保护是行不通的,为此就需要通过完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来形成合理的法律制度保护模式。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植物细胞中淀粉代谢与离体形态发生途径决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愈伤组织在再生过程中淀粉的数量是继代过程中的8.22倍,淀粉酶活性为4.48倍;胡萝卜中则无显著变化,分别为0.95和1.13倍。再生过程中,烟草愈伤组织中淀粉粒的数量、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为胡萝卜的6.37和6.14倍;继代过程中二者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74和1.55倍。烟草细胞中的淀粉粒被I2-KI染成蓝色,于质体中单个存在,在细胞内分布不均匀,常绕细胞核聚集;有萝卜细胞中的淀粉粒被I2-KI染色紫色或红紫色,2~4个或更多个聚集子质体内,在细胞内基本均匀分布。对淀粉与植物细胞离体再生途径决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