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加权海明距离模拟模糊关系度量原理分析了多因子(全生育期、株高、穗数、成穗率、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赤霉病、容重)集合起来的两模糊子集间的综合差异程度,通过计算器使配组亲本间的综合差异得到恰当的度量。结果表明在利用亲本资源杂交时,杂交组合加权海明距离分布在0.3718—0.50791附近,杂种优势大。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各地育种单位引进优良常规棉材料184份,以杂交棉品种为对照,在鄂北棉区进行棉花麦后移栽适宜常规棉品种筛选试验,了解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22个适合鄂北棉区推广的麦后移栽常规棉新品种;并总结出实用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广大棉农科学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2011年起连续4年用抗虫丰产、高衣分、大铃、抗黄萎病等4类优良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对引进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转育和选育,提高了原有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抗虫性、抗病性、品质及产量。目前改良不育系的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是100%,恢复系的恢复率也达到100%,4类优良品种可以认定为保持系,实现了三系配套。根据棉花三系生长发育规律,通过连续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关键性的三系杂交制种栽培管理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鄂北棉区麦后棉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指导棉区生产,提高农民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引进的7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不育系为材料,通过自交鉴定其育性稳定性.试验分为2组,一组是从7月8日开始,用4个优良自交系做保持系分别与7个不育系中下部果枝花蕾杂交,重复3次,即每个优良自交系给不育系授粉3次;另一组是将7个不育系的中上部果枝花蕾进行人工捆花,使之完全自交,15~20 d结束.结果表明,10G0021不育系中上部果枝花蕾完全自交的可育株率、成铃率均为0.00%,不育度为100.00%.其余的6个不育系可育株率为4.35%~10.29%,成铃率为0.81%~2.67%,不育度为97.33%~99.19%.对完全自交不育的中下部杂交铃可以放心采摘,反之,怀疑是可育株的统统不采摘,这样更进一步保证了不育系所制杂交种的纯度.说明所引进的不育系的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不育度.最后阐述了识别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种植密度、氮肥、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产量的影响,得出3个栽培因素对鄂杂棉30子棉产量的作用大小为:密度>氮肥>钾肥,并优选出鄂杂棉30子棉产量达4 500.00 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种植密度为34 748~37 530株/hm2,...  相似文献   
7.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过早或过迟,种植密度过稀等问题开展的麦后移栽棉的播种期和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旨-4月30日,适宜密度为27000~31500株/hm^2。在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下,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棉适宜品种、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于2018年在襄阳市南漳县进行了3个独立的单因子5水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晶华棉116产量最高。ZD2040纤维品质最优,晶华棉116其次。晶华棉116 在施氮肥150 kg·hm-2 下产量最高,在施氮肥120 kg·hm-2 下其次。综合分析来看,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种植宜选用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早熟和中早熟优质品种,种植密度在6万~7万株·hm-2,氮肥用量不超过15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温敏不育系的来源及转育方法;介绍了国内近年来通过审定的两系或三系棉花新品种,井对棉花新的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和三系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杂棉30(原代号K6607)系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襄203-6”作母本,“襄抗虫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1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