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毛蟹品种乌龙茶净毛茶为材料,采用三段式烘焙,设置105℃/120min,120℃/90min,135℃/60min三个试验条件水平,并以烘焙的第一、二、三阶段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索不同烘焙方式对毛蟹乌龙茶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三段式烘焙的各阶段(的烘焙温度和时间)对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等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大小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A)第二阶段(B)第三阶段(C),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对水浸出物含量和茶氨酸含量的影响显著,第三阶段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此外,烘焙后茶样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随各处理间整体烘焙温度的提升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处理6(120℃/90min、135℃/60min、120℃/90min)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最高,且中高温烘焙对改善毛蟹品种乌龙茶感官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安溪县310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因素、生态意识、发展期望能有效驱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进而促进茶园生态状况改善。其中,这3项关键驱动因素的标准化系数值分别为0.43、0.36、0.21,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对改善茶园生态状况的解释度为0.87。可以通过完善茶园生态建设政策制度、提高农户茶园生态建设意识与能力、指导农户树立正确的茶业发展观念、健全生态茶叶消费的市场引导机制等措施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