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优721是汕头市农科所于1997年用"龙特浦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R721"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1998~2001年先后六次完成汕头市、广东省及全国区试.  相似文献   
2.
特优721是利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恢复系R721组配而成的早籼稻迟熟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3~2004年广东省杂交稻区域试验资料,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华优153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优153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均较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特优 72 1”和对照组合“汕优 6 3”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特优72 1”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在南方早籼稻区种植 ,多数性状比“汕优 6 3”好 ,是一个理想的迟熟高产组合。在粤东、粤西、广西、海南、闽南等高产稻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特优721是汕头市农科所于1997年用“龙特浦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R721”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1998~2001年先后六次完成汕头市、广东省及全国区试。每次试验平均产量均列参试组合首位,且均比对照组合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至2003年早造,该组合在广东、广西二  相似文献   
6.
“龙特浦A”(简称“特A”,其保持系简称“特B”)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86年育成的籼型野败型水稻不育系。汕头市农科所自1990年开始从漳州市农科所引进“特A”用于测交组配新组合,并已成功选育成新组合“特优524”及苗头组合“特优721”、“特优471”等,1995年又从漳州市农科所成对引进“特A”、“特B”用于繁育及大面积制种。根据多年来的应用实践,对“特A”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现对其特征特性及利用上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华优153是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联合以Y华农A为母本,R15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2005年4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易穗选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提出了简易穗选提纯法,即在不育系“特A”原种繁育圃收割前,穗选性状典型、结实率高的“特A”、“特B”主穗,分别进行单晒单藏,作为原原种,供原种繁育田使用。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序,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721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 72 1是利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恢复系R72 1组配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 ,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2年 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至 2 0 0 4年早造在广东累计推广面积 3 .63万hm2 。针对该组合亲本特性 ,总结出其在潮汕地区秋季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特优721系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浦A与该所新育成的恢复系R721配组而成的中迟熟感温型华南杂交早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瘟性较强、制种产量高.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