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化螟绒茧蜂研究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二化螟绒茧蜂的寄主范围、自然寄生率及重寄生、寄生生理与生态和人工繁殖与保护利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3.
以姜曲海猪为基础,导入枫泾猪、里岔黑猪血缘成分,产生枫姜猪、里姜猪,与姜曲海猪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枫姜母猪繁殖性能较高。对长枫姜猪、长里姜猪和长姜猪的肥育效果进行比较,长枫姜猪的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长里姜猪,仅胴体品质后者好于前者。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以枫姜母猪作为培育姜曲海瘦肉品系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4.
慈溪市蔬菜农药残留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慈溪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散户生产的叶菜类、果菜类、豆菜类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2年抽样检测,检测目标包括10种有机磷类农药和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了解慈溪市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蔬菜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抽查样本中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14.08%,残留量超标率为4.69%。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残留量检出率为6.99%,超标率为0.70%,显著低于散户蔬菜的检出率(28.57%)和超标率(12.86%)。在16种检测的农药中,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高于其它农药。叶菜类的检出率为21.35%、超标率为7.87%,明显高于果菜类和豆类菜。从时间上看,农药残留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综合各方因素,散户蔬菜是影响慈溪市蔬菜农药残留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茶尺蠖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试验研制了3种EoNPV制剂,分别是EoNPV乳剂、EoNPV-Bt乳剂、EoNPV-溴氰可湿性粉剂。3种制剂在室内和田间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茶园示范应用1万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并对3种制剂的田间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已经在农作物害虫实时监测的智能识别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识别模型为基础,研究深度学习在诱虫板上叶蝉识别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调查的准确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识别、计数方法,首先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小贯小绿叶蝉,利用相机对诱虫板进行图像采集并上传至服务器,然后通过服务器部署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图像中叶蝉进行识别与计数。通过算法筛选,确定YOLOv3作为识别算法,用改进后的Soft-NMS代替原来的NMS,用K-means聚类方法计算新的先验框的尺寸,提升YOLOv3对目标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比诱虫板上叶蝉的真实数量,结果显示优化后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可达到95.35%以上。本研究验证了诱虫板诱集、目标识别算法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的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可为其他具有颜色偏爱性昆虫的实时监测和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趋性影响。处理包括健康苗与空白对照、二化螟为害苗与空白对照、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与空白对照、健康苗与二化螟为害苗、健康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初孵和3龄幼虫都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二化螟幼虫对不同处理水稻(健康苗、二化螟为害苗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苗)挥发物之间的趋向选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测定了姜曲海瘦肉型品系亲本母猪初生、15、30、45、60、75日龄的体重和体尺。结果表明:姜曲海瘦肉型品系亲本母猪的平均日增重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是相对生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初生、75日龄的胸围指标与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而30日龄的胸围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75日龄的体长、管围、体高、胸围各指标与体重均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明确在适宜条件下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规律,每头螨的发生量(Y,头/头)与有效积温(X,日度)的关系式为:Y=3×10~(-7)X~3+0.0006X~2+0.0164X+0.969。同时研究了7个生态因子与螨口消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小于18℃或超过27℃时,螨口发展减慢。相对湿度(RH)在75%~90%时,对螨口发展最有利;RH达95%时,螨口发展显著减慢;RH≤50%时,螨口停止发展甚至下降。螨口增长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负相关。茶梢的嫩度对螨口增长影响较大,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成老叶的螨口平均发生量分别是一芽二叶的70%、55%、27%。螨口基数≤56.4头/叶时,对螨口正常发展无影响;螨口基数>102.2头/叶时,螨口基数越大,螨口发展速度显著减慢。天敌对螨口增长影响很小。日照对螨口增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