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是《中国畜牧杂志》的忠实读者,本人自1979年以来,连续十年订阅本刊。我认为该刊不愧为全国性刊物,质量高,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在“畜牧兽医站”一栏内,应该加入基层畜牧兽医站的体制建设,综合办站,技术承包措施,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宁麦9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优质饼干专用小麦宁麦9号最佳播种期,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开展了宁麦9号不同播期试验。  相似文献   
3.
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5个粳稻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在我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扬农啤5号大麦播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是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要取得好的产量和品质,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本文通过对扬衣啤5号大麦不同播种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个体生长越快,叶面积指数越大;从返青开始,植株的个体生长受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叶面积指数与播种期呈非线性的关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据此可见10月29日左右播种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在肉用母鸡的饲喂试验中,用大豆油渣添加维生素B_(12)25~50毫克/吨和核黄素4克/吨取代70%的动物性饲料,可增加产蛋量和延长种蛋的有效贮藏时间,并可以节约词料费用.在另一个试验中,对306只母鸡间喂5%鱼粉和2%肉骨粉或2%鱼粉和1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时,粒叶比的变异程度与穗粒结构变异程度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密度在120万~340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的变率和峰度值均小于粒叶比。[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密度和不同生育阶段的环境条件最容易造成有效穗数差异,通过栽培措施调控千粒重的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在基本苗 72万~ 2 5 5 4 6万 /hm2 范围内 ,基本苗 135万~ 180万 /hm2 情况下 ,苗期 (11月2 8日 )总苗数 180万~ 2 2 5万 /hm2 ,冬前 (12月 2 2日 )总苗数 6 0 0万~ 75 0万 /hm2 ,产量较高 ,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8.
扬麦14号群体动态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得出:除退化小穗与各生育阶段苗情的线性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它穗粒结构指标与不同生育阶段苗数都已通过相关检验。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一个苗数区间,更有利于实际生产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扬农啤5号”精量播种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播种期对扬农啤5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相应延后,但播种至拔节期0℃以上有效积温、齐穗至成熟期的天数相对稳定;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播期群体总苗数的差距缩小,茎秆粗度及重量增加,抗倒性增强;11月5日播种单产、千粒重及粒叶比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播种期越迟,实粒数越多,淀粉含量越低;播种期越早,有效穗数越多。最理想的播种期为10月29日~11月5日。  相似文献   
10.
养猪记事     
1988年,我承包了潜江市2000头规的模专业户养猪场,亲手处理和解决了猪场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现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当前反映最为突出的是蛋白质饲料短缺,且上涨幅度最大。特别是进口鱼粉价格昂贵,每千克高达4元。为了降低饲料成本,我们用日本产L-赖氨酸替代部分乃至全部鱼粉,其试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