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益生 《现代园艺》2007,(10):30-31
<正>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高山区(海拔800 ̄1200m)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土质多为黄壤土,土质疏松,种植反季节萝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需要设施,自然条件栽培生产的萝卜品质好,产量高,且可进行周年生产,3 ̄9月是其主要的生产季节。  相似文献   
3.
总结福建省大田县山区单季稻区实施病虫综合治理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加工东方美人茶的季节在夏暑季小绿叶蝉发生低谷期,小绿叶蝉发生数量常达不到加工高品质东方美人茶的要求。施氮肥能够促进害虫生长。试验设施尿素5处理和施复合肥5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19d,新梢达到东方美人茶采摘标准,施尿素各处理小绿叶蝉增长率为250.0-340.4%,校正增效为161.2-228.7%;施复合肥各处理小绿叶蝉增长率为217.5-276.6%,校正增效为164.6-213.8%。小绿叶蝉增长率与芽梢数呈直线正相关。建议生产东方美人茶在7-8月份每667㎡施纯氮4.6kg。  相似文献   
5.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高山优质茶的生产。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高山名优茶定位为我县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高山名优茶发展迅猛,至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200hm2,产量1100t,产值1.72亿元,是我省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保障我县茶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解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吡蚜酮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展了50%吡蚜酮WG5000倍、4000倍、3000倍、50%吡蚜酮WG4000倍+10%联苯菊酯EC1500倍和10%吡虫啉WP1500倍等5个处理对假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个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性稍好,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d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吡蚜酮WG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给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福建大田一高山茶园开展了生物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各药剂防效差异明显。药后1d、3d两次调查还发现,喷施鱼藤酮的小区残存虫口活动不活跃,行动呆滞,中毒症状明显,可大力推广使用该药剂。  相似文献   
8.
9.
闽中茶叶害虫种群变化与无公害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地处闽中,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加上毗邻我省茶叶主产区安溪、永春,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优越.近年来以铁观音为主的高山名优茶得到长足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5万亩,而成为我省高山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由于茶叶种植区域,茶叶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措施的改进,不合理使用农药等因素影响,使我县茶叶害虫种群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县茶叶害虫种群变化与为害特点、种群变化影响因素及无公害治理技术探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纹枯病是水稻中后期最主要病害,属普发性病害,我县常年发生面积达0.55万hm^2,减产420t.近年来,水稻生长后期“早衰综合症”逐年加重,也直接影响了水稻的增产、增收.为探讨30%爱苗EC对水稻中后期病害和生长发育的综合防控效果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2005年8月我们开展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