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2.
广东菜心周年种植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2004—2014年逐日的广州本地菜心价格资料,建立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BP)温度适宜度模型,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广东各地不同季节菜心生长的温度适宜度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1)广东省菜心在冬季、春季生长温度适宜度都比较高,而夏季、秋季较低,影响菜心周年种植的关键问题是夏季、秋季"热害";(2)根据菜心生长温度适宜度与菜心相对气象价格的回归分析结果,将广东各地按不同季节划为3个类型:生长最适宜区,温度适宜度在0.90以上;适宜区,适宜度在0.60~0.90之间;不适宜区,适宜度在0.60以下;(3)年际变化上看夏季、秋季菜心生长的温度适宜度下降趋势显著,春季下降趋势不显著,冬季上升趋势显著;(4)根据各站点菜心生长温度适宜度变化,将广东地区划为3种类型:强下降型,倾向率小于-0.010;下降型,倾向率在-0.010~0之间;上升型,倾向率在0~0.010之间。研究结果可以为广东菜心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调整菜心种植时空布局模式、实现菜心的周年均衡供应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茶树单株产量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本文对38个杂交一代单株(金萱×英红九号)的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修剪物重量、百芽重、发芽数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都超过30%,有较大的变异选择空间;发芽数、叶面积、树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百芽重则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于茶树各形态学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发芽数、叶面积、树高和百芽重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仅为64.1%,在进行单株性状选择时,还需同时统筹考虑二级分枝数对各性状的正向间接效应,以及一级分枝数所带来的负向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以碧香早为杂交亲本的62个F1代优株进行主要生化成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个F1代优株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7.1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5.根据UPGMA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30个优株,第Ⅱ和第Ⅲ类群各16个优株;第Ⅱ类群与第Ⅰ和第Ⅲ类群水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Ⅲ类群与第Ⅰ和第Ⅱ类群咖啡碱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类群间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两两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Ⅰ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多以碧香早、保靖黄金茶1号和金萱为亲本,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适制绿茶,多以碧香早、铁观音和龙井长叶为亲本.筛选出高氨基酸特异优株20个、高茶多酚特异优株16个、高水浸出物特异优株2个.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都匀毛尖不同产地的微量元素含量特点,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镨(ICP-MS)技术测定黔南州5个不同产地福鼎大白都匀毛尖茶中的Cu、Co、Ni、Zn、Cr、Mo、Pb及其稀土元素的含量,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品中Cu平均值为9.878μg/g,Co平均值为0.515μg/g,Ni平均值为7.147μg/g,Zn平均值为34.401μg/g,Cr平均值为0.854μg/g,Mo平均值为0.104μg/g,Pb平均值为0.304μg/g,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0.246μg/g。都匀毛尖的微量元素含量符合名优绿茶微量元素含量水平。2经主成分分析得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436%。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50.538%,故确定其所对应的Co和Zn为都匀毛尖茶所含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6.
7.
对以碧香早为杂交亲本的62个F1代优株进行主要生化成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个F1代优株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7.1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5.根据UPGMA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30个优株,第Ⅱ和第Ⅲ类群各16个优株;第Ⅱ类群与第Ⅰ和第Ⅲ类群水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Ⅲ类群与第Ⅰ和第Ⅱ类群咖啡碱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类群间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两两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Ⅰ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多以碧香早、保靖黄金茶1号和金萱为亲本,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适制绿茶,多以碧香早、铁观音和龙井长叶为亲本.筛选出高氨基酸特异优株20个、高茶多酚特异优株16个、高水浸出物特异优株2个.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秀野生茶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金秀县野生茶资源的遗传进化轨迹以及品种特性,采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该县4地8个野生茶品种与云南、广东、湖南和福建等周边省份的15个茶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在相似系数0.76处可将23份材料分成四大类群。采用SSR分子标记,选取条带易于辨认、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5对引物组合(顺序依次为SSR1110、SSR685、SSR478、SSR496、SSR228)构建了广西金秀县4地22份野生茶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从而可简单有效地判别具体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SA对水分胁迫下红小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杨酸(SA)处理红小豆叶片3d后,处理叶片及未接受处理叶片内的POD活性增加,并且不同浓度的SA对叶片内POD活性影响不同.通过测定渗透胁迫14d的红小豆植株叶片发现,SA处理能显著增加渗透胁迫下叶片中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金萱’为母本、‘薮北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选育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8号’(选育代号2011-4-8-1)。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芽叶绿带浅紫,茸毛中,发芽密度中;花瓣白色,质地薄,子房有茸毛;产量高,内含物丰富,春茶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3.74%(>20%),属茶多酚含量略高的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制绿茶香气清香带花香,滋味尚鲜醇;制红茶香气花香持久,滋味甜醇带花香,综合评分高于对照‘槠叶齐’。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