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西北地区间歇流行的一个重要病毒病害。作者根据该病发生流行特点,从病害的几个不同阶段出发,着重对传毒蚜虫的数量动态及影响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对秋苗阶段麦蚜变动的数学方程、低湿对越冬蚜虫的限制以及早春麦蚜发展度量的气象指标,都是根据多年调查积累并综合分析的结果,利于开展对病害的测报和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2.
七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接种离体枝条试验及田间病斑涂抹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了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以上,20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显微观察发现,Hhs.015 (BAR1-5)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可导致病菌芽管、菌丝畸形。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离体枝条病斑扩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AR1-14、Hhs.015 (BAR1-5)和TGYXCSA-7处理5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3.2%、69.7%和85.6%。田间刮除病斑后涂抹放线菌发酵原液也可明显抑制病斑复发,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银潮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304-307
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过程中,除草剂药害经常发生,以世玛等除草剂产生的药害较多,研究其缓解技术十分必要。针对世玛除草剂药害麦田,通过叶面喷施海洋寡糖生物制剂奇善宝,研究其对受害小麦恢复效应;受除草剂药害小麦叶面喷施奇善宝后7天,小麦植株开始有别于对照,25天后处理株高、绿叶数量、次生根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产量增加了549.30 kg/hm2,增产9.7%。同时喷施奇善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籽粒品质,稳定时间增加15.7%,吸水率较对照降低1.4%,硬度、沉降值、出粉率和拉伸参数差异不显著;奇善宝可显著缓解除草剂对小麦的危害程度,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4.
苹果轮纹病室内快速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高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的苹果轮纹病室内评价方法,选用分离菌株Slg08O3-1-1-1菌饼分别对离体富士苹果两年生枝条以及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4种材料进行接种,并对试验结果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各接种材料接种无菌PDA块均不发病,接种病菌仅在有伤情况下致病;枝条烫伤接种发病最慢且病斑最小,嫩梢针刺1针接种较叶痕接种发病明显;1针及10针刺伤接种叶片正、反面,正面1针刺伤接种发病较快且一致;果实去除果皮接种较1针、10针刺伤后接种发病显著.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发现4种离体材料均能验证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且结果与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一致.说明4种离体材料均可准确、快速评价苹果轮纹病,其中正面针刺1针接种叶片的方法最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洋寡糖复合制剂奇善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2011-2013年以小麦品种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奇善宝使冬小麦增产2.9%~11.3%,效果明显,增产的主因是显著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部分品质性状影响显著,其中使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1%~0.8%、1.0%~5.3%、0.3%~3.3%和0.4%~5.1%,使面团稳定时间和延展性分别下降3.5%~5.8%和2.3%~5.2%。增产效果以返青期和拔节期喷施最佳,返青期喷施对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为利用品种混播这种生态控制条锈病的方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分别设计6个品种单播及其9个组合的混播小区,比较研究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产量差异;并采用TP-M13-SSR技术分析自然发病条件下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多品种混播小区苗期发病中心较少,且发病中心的扩展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在春季流行阶段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品种混播以抗-感组合较好,2007年其相对防效平均为73.27%,相对增产率平均为13.26%;混播中组分数目对病害和产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混播小区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单播小区。【结论】多品种混播对小麦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可明显降低产量损失;品种多样化有利于条锈菌群体结构的稳定;品种混播可作为生态防病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