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前几年试验的基础上,2008年湖南省永州市农科所继续与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中心合作,以金优402为对照,对近200个杂交早粳稻组合进行筛选、品比。结果表明,滇型杂交早粳稻在湖南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生态适应性好,在试验推广过程中表现出产量稳定、增产潜力较大的特点,一般单产500kg/667m^2以上,比对照增产10%左右,全生育期116d左右,在湖南永州作双季早稻种植的最佳播种期为3月30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早籼稻品种金优402为对照,对从云南引进的18个滇型杂交早粳稻新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其播期和施肥水平做了探讨.结果发现:滇型杂交早粳稻在湘南双季稻区种植时全生育期为115~120 d,产量达9t/hm2,比对照生育期长5~10 d,产量超过10%;作双季早稻种植时最佳播期为3月30日左右,施纯氮262.5 kg/hm2时,产量仍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永州贫钼地区与当地大豆品种"五月黄"相配套的钼肥施用方式,以"五月黄"为材料,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钼肥施用方式(M1钼肥拌种、M2始花期叶面喷施、M3盛花期叶面喷施、M4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M5钼肥拌种+盛花期叶面喷施,对照不施钼肥)对春大豆根系生长、根瘤发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盛花期大豆主根长、侧根数、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干重,增幅分别达9.95%~12.85%、17.12%~20.56%、39.77%~44.88%、146.88%~159.38%、52.49%~60.83%;M2和M3处理对大豆主根长、侧根数、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干重均无显著影响。(2)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幅分别为9.09%~36.36%、12.28%~13.84%、27.26%~31.06%;M2和M3对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3)除M3外,施用钼肥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增幅为14.87%~23.32%;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增幅分别为6.45%~10.52%和18.13%~31.34%,且较其他处理,M4产量最高;但施用钼肥会降低大豆每荚粒数。试验表明永州贫钼地区适宜的钼肥施用方式为0.8g/kg大豆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900g/hm2钼肥。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评价作为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新理念,对于教育的发展改革、教育的管理与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从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条件着手分析实施高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可能性。最后,文章从从外部支持以及高校自身内部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桃优香占为材料,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氮素运筹方式(NM1,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NM2,6∶3∶1;NM3,5∶3∶2;NM4,4∶3∶3)对晚稻产量及形成、土壤化学及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M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NM2、NM3、NM4处理高2.6%、5.3%、5.6%,差异显著,其次为NM2处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氮素前移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后至分蘖期,且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水稻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硝化细菌量在前茬玉米收获后最高,且随着水稻生育时期的推进迅速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分蘖期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而在抽穗期大致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减少,成熟期各处理无显著差异;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真菌、固氮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以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的氮素运筹方式晚稻产量最高,土壤改良效果最好,实现了后茬水稻稳产甚至增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计算消力地深度的简单方法,从底流的消能负荷出发,导出了计算消力池深度的理论公式,并将其拟合成计算简便的实用公式,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该法无须进行繁琐的试算,计算简捷,精度可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中稻品种深两优876、准两优199为材料,于2014~2016年连续3 a开展不同时期(头季中稻收割前6 d、收割当天、收割后5 d)施用促芽肥(150 kg/hm~2尿素)的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中稻再生季的生育期、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差异来确定再生季水稻促芽肥的最佳施用时期。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头季中稻收割前6 d施促芽肥的再生季产量最高,且植株生长期适中,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低升糖指数水稻是食用后使人体血糖缓慢上升并能减少胰岛素负荷、易感饱腹以及减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脂症等症状的水稻。综述了功能性稻米、稻米升糖指数、国内外低升糖指数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旨在对中国低升糖指数水稻品种的选育及其产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