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正> 利用抗病良种是防治红薯根腐病的重要途径.当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红薯杂交种中,高度抗病且高产高干的较少,在抗病育种研究中,也存有一定的盲目性.鉴于红薯杂交种在生产上利用的实际上是F_1(子一代)的无性后代,所以研究其抗病变异趋势,对克服组合选配和F_1汰留的盲目性,提高育种质量.加快抗病育种进度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在1980-1981年研究了红薯亲本、F_1及其无性后代对根腐病的抗性,以及F_1的生产力和干率等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2.
芝麻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芝麻叶斑病的主要种类有黑斑病、轮黑斑病和叶枯病。该病始发期为7月上中旬,盛发期在8月中下旬。并筛选出莫桑比克的SukeNo_5-(1)、豫芝一号等为抗病品种,在7月下旬、8月上中旬采用复配B剂、C剂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3次,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小斑病是我省夏玉米的主要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的重要途径.当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玉米杂交种中,抗小斑病的较少,而在抗病育种的研究中,对选配亲本也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鉴于玉米杂交种只用F_1(子一代),所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不同施药方法的药害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3%拌种,加其30%复方胶悬剂1000倍,于夏芝麻初花期常量喷防两次,在重茬2—3年的病地可有效控制枯萎病死苗和整个生长期危害,相对防效87.7%,促苗增重28.1%—33.3%,增产21.4%。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制定出多种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苗期根腐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药剂拌种田间试验,参试的5种药剂中,以特谱唑拌种对小麦苗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麦苗和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次是粉锈宁和扑海因。  相似文献   
7.
红薯根腐病是我省七十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红薯发病后,分枝减少,节间缩短,叶子发黄,增厚变脆,自基部向上脱落。根部变黑腐烂。轻者减产三至五成,重者薯苗逐渐枯死,造成绝收。自1974年中牟县发现红薯根腐病以来,到1978年全省发病面积达百万亩以上,目前已遍及全省所有薯区,成为红薯生产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8.
芝麻抗茎点枯病及枯萎病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8年,对“八五”期间收集的芝麻种质资源初鉴获得的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种质共85份及4个育种单位提供的8个新品系,在芝麻主产区三个生态试验点(病圃)进行了鉴定评价,均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评价出抗性稳定、相对病情指数<15%的抗茎点枯病种质34份、抗枯萎病种质38份,其中兼抗两种病害的27份,并明确了不同基因型抗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抗性表现及利用价值、对抗、感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A区检测出感病品种的相似性和抗、感品种间的带型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死株率达10—20%,重病地高达90%以上,轻则减产1-2成,重则常致绝收,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上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此,1985—1987年在郾城县三周乡老菜区,以露地种植的春黄瓜(品种为当地当家种夏丰)为材料,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