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敏与广亲和水早稻杂种F1代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光敏、广亲和水稻品种和4个旱稻品种按照p×q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并对其F1代的株高、穗长、单株结实率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考查了亲本的Gca效应和杂交组合的Sca效应值.结果表明在一般配合力方面,95076 S和农垦58 S是较好的母本品种,S 13和热大1号是较好的父本品种;在特殊配合力方面,7001 S×热大1号和农垦58 S×热大7号在各性状上都有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严学东  王英  庄南生  高和琼  韩平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78-4780,4797
用田间实验及田间观测然后用SAS软件分析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2个光敏水稻品种与5个旱稻品种所配制的杂种F1代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各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F1竞争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农垦58S对提高产量有相对较大的作用,7001S对矮化株型有较大作用;7001S是较优的母本,旱驯1号是较优的父本品种,农垦58S×S647、001S×热大1号、农垦58S×旱驯1号是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配合力效应对杂种F1竞争优势的影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组培工厂及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组培工厂及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中几种主要危险源如高温高压灭菌锅,紫外线、甲醛和高锰酸钾、新洁尔灭(苯所溴铵溶液)等用于实验室消毒的常规消毒剂,次氯酸盐和氯化汞等用于外植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以及各种原因产生的火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是我校农学,因艺和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我们采取针对地域特点和目前此类教材的缺点编写适合的教材,制做和购买多媒体课件和光盘辅助课堂教学,合理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种类,参观和考察组培企业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华南5号、华南7号、华南8号、面包木薯以及多倍体8229为材料,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品种抗性,同时利用RAPD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华南7号与面包木薯生长优势明显,株高、茎粗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多倍体8229小裂叶呈短粗状、叶柄较短、叶形指数较小,低温处理后相对电解质渗出率最低,表明该品种对低温的抗性相对较强。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华南8号最高,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RAPD分析技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76能够有效的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分离和鉴定,华南5号与华南7号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分子水平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索引     
以木薯华南5号、华南7号、华南8号、面包木薯以及多倍体8229为材料, 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品种抗性,同时利用RAPD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华南7号与面包木薯生长优势明显,株高、茎粗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多倍体8229小裂叶呈短粗状、叶柄较短、叶形指数较小,低温处理后相对电解质渗出率最低,表明该品种对低温的抗性相对较强。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华南8号最高,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 RAPD分析技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76能够有效的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分离和鉴定,华南5号与华南7号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分子水平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96/46和崖城斑茅2号甘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96/46的核型公式为2n=64m 4sm(3sat),属2B型;崖城斑茅2号的核型公式为2n=60m,属1B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农业高校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农业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以及加强实践教学要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甘蔗染色体组构成系统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用核型分析方法对甘蔗祖亲种、含两物种血缘栽培种、含三物种血缘栽培种、含四物种血缘栽培种染色体组型的系统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祖荣代野生种向高代杂交栽培种(含两物种血缘以上)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是:染色体数目、异染色质含量相对增加,易位现界普遍存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核型从对称向不对称方向演化。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68-92和2n=90-120;染色体约对长度为1.56-6.38μm,相对长度为1.03-4.01;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为亚中部及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着丝点染色体;除春尼为1B核型外,其余6个品种(印度割手密、墨车里本、POJ2875、Co419、F134和ROC10)全为2B类型.分别以印度割手密和春尼基因组DNA为探针,对栽培种Co419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o419(2n=114)染色体组构成中,有6条来源于割手密种,12条来源于印度种,96条为热带种或种间重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细胞工程(或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在许多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及农林院校都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统编教材《植物细胞工程简明教程》的内容体系和编写特色,并介绍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在植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面向立体化和开放式教学方面的教改实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