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针对克拉玛依-独山子管道克独三管冬季安全运行的需要,考察了不同处理温度和加剂量下KD-1降凝剂对北疆0号油、陆石混油和车排子油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剂降凝降粘效果良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广谱性。在克独377管和克独三管进行了加剂输送的现场试验:陆石混油经过泵剪切或与车排子油掺混后,凝点反弹幅度较大,只能满足总站-四站管段的输送工艺要求,不能满足四站和六站同时停炉的输送工艺要求;克独三管添加KD-1降凝剂输送北疆0号油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节约费用200×104元/a以上。现场试验总结了简易计量泵标定经验,发现了取样和测试过程中油温回升对原油加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对现实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药典和医药行业的标准,结合丹参主产区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丹参种植的土壤、繁殖方式、田间管理以及采收加工等标准。本技术规程对丹参药材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邯棉103是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邯333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GK-12为父本杂交,经枯黄萎混生病圃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虫、吐絮肥大和衣分高等特点,2007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冀中南及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棉花结铃性对产量具有较大影响。为更好地配合棉花育种工作,提高选择效率,采用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对邯郸市农业科学院5个自育棉花品系的产量与棉铃空间分布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株的中上部结铃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下部结铃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可为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肥和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苋菜的根系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有机氮20%时,苋菜的根系活力最高,且苋菜品质较好;在施有机氮10%时,苋菜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洋葱茬后直播早熟棉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以5月31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为4044.0 kg/hm2,5月26日播种次之,为3948.0 kg/hm2,均比6月5日增产显著、6月10日增产极显著。因此,建议冀中南地区邯686洋葱茬后直播适宜播期是5月26~30日,最晚不应晚于6月5日。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对生猪养殖垫料堆肥腐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猪养殖垫料废弃物与稻草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研究了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堆肥处理的电导率(EC)比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常规堆肥处理提前7 d达到最大值,且添加微生物菌剂4的堆肥处理的电导率(EC)下降最快;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其腐殖化作用比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常规堆肥处理强,发酵较为完全;添加微生物菌剂加强了微生物的活动,但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与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常规堆肥之间的温度、水溶性NO<,3>-N、NH<,4>-N、全氮、全磷、全钾等理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对提高生猪养殖垫料和稻草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具有显著的效果,与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常规堆肥处理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1、2、3、4堆肥处理的木质素总降解率分别高出了12.2%、31.3%、49.6%、34.8%,半纤维素总降解率分别提高19.0.%、20.2%、12.2%、21.3%,纤维素总降解率分别提高8.2%、16.9%、16.2%、15.9%.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喷施萘乙酸(NAA)和生长素抑制剂(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对玉米花后营养元素吸收及转移的调节作用,为实现不同玉米生产目的效率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首先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玉米吐丝期,设叶片喷施萘乙酸0.05、0.1和0.5?mmol/L?3个处理,成熟期测产,确定了萘乙酸的适宜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