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黑疫属于急性死亡羊病中的一种,以肝脏实质性坏死灶为主要特征。本文叙述了一例羊黑疫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内容,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羊黑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学科交叉园艺学专业由园艺学、风景园林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交叉形成,学科致力于“农工结合”和“农文交叉”,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型园艺高端人才,满足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园艺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块A盆地中生代以来沉积中心经历了弧形迁移,盆地是否发生旋转具有争议。根据古地磁数据计算古纬度表明,该盆地晚二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大规模的北向漂移、南向漂移、快速北向漂移。现有精度古地磁数据分析表明,该盆地中生代以来,相对于欧亚大陆、扬子地块的旋转量都小于误差范围,缺乏有效意义的旋转。盆地中新生代沉积中心的弧形迁移反映了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该盆地沉降及沉积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杂交粳稻港优1号属中晚熟品种,比对照港源8号增产显著,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在600 kg以上,效益明显。该品种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抗稻曲病,耐寒性强,灌浆快,适宜黄渤海稻区种植。通过早育早插,合理稀植,氮磷钾合理搭配,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层管理以实现均衡高产。  相似文献   
6.
<正>黄姑鱼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俗称铜锣鱼、黄婆鸡、黄姑子等,为近海中下层鱼,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海域。其生存水温6~34℃,适宜水温20~25℃,喜栖息于水深70~80米泥或泥沙海域。黄姑鱼肉味鲜美,是高档的海鲜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产量以黄渤海为最高。近年来由于自然种群的日渐枯竭,野生黄姑鱼的捕捞量大幅下降。黄姑鱼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死亡率低、不易发病、  相似文献   
7.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郭海英  赵建萍  韩涛  万信  黄斌 《土壤通报》2007,38(5):873-877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不同时期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的分析,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土壤干旱特征,逐月分析了干旱的季节分布以及不同季节水分在土壤各层次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2m土层干旱概率明显高于0.5m土层,但0.5m土层重旱出现概率明显偏高,各层次干旱出现频率均未超过45%。干旱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3月~6月土壤水分持续减少,干旱持续发展,6月上中旬是陇东麦田最干旱的时期。小麦收获后,7月分土壤水分开始回升,7月~9月为土壤水分恢复平衡阶段,10月为土壤水分恢复平衡后相对稳定阶段。收墒期降水可以使2m土层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适宜状态,土壤储水主要分布在2m土层,即2m为土壤水库下限深度。8月开始,麦田中下层土壤水分运动方向发生逆转,由前期的向上运动转变为向下运动。麦田涝渍现象出现在秋季,主要出现在土壤中下层。早春和晚秋麦田重旱发生概率较低,秋季是陇东麦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的时期,晚秋2m土层平均含水量超过早春,土壤水分于秋季恢复平衡,晚秋-早春,即越冬期降水量小于土壤蒸散量,土壤水分有一定损耗。  相似文献   
8.
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摩杂一代水牛的脑垂体进行组织学研究,并和广西沼泽型水牛(Bubalus bubalis)的脑垂体进行比较。将两种水牛的脑垂体做成切片,采用HE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摩杂一代水牛脑垂体呈长卵圆形,其神经部细胞大小和细胞密度和广西沼泽型水牛差异不显著,中间部的嫌色细胞较广西沼泽型水牛的多,而远侧部的各种细胞出现率表现出差异显著,其中嗜酸性细胞与广西沼泽型水牛差异极显著。这些结果为培育广西奶水牛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外源乙醛对中熟和晚熟桃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乙醛处理对桃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中熟品种‘久保’和晚熟品种‘绿化9号’桃为试材,用0、0.25、0.50 和 1.00 ml?L-1 乙醛处理果实 12 h ,研究桃果实在(20±1)℃与(0±1)℃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在2种贮藏温度下,1.00 ml?L-1乙醛处理提高了桃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了超氧负离子游离基( )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0.50 ml?L-1处理在室温下降低了 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但对CAT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在0℃下,0.50 ml?L-1处理效果不明显;0.25 ml?L-1处理在2种贮藏温度下效果均不明显。在货架期间,不同处理间这些变化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2种贮藏温度下,适当浓度的外源乙醛处理可有效延缓桃果实活性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