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西北地区夏播条件下,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爆3号适合高密度种植且适应密度范围较大,密度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15.17 kg/hm2;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绿素值分别出现在97 500株/hm2和52 500株/hm2密度处理;高密度条件下,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的时期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变化也较为平缓;高密条件下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因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对产量造成的负效应,即降低了高密条件下源对于产量的限制;沈爆3号平均叶向值LOV为11.5,在品种改良上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建立产量和生理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490.280 6-7.836 0X2+7.505 5X3R2=0.999 9,X2为叶绿素SPAD值,X3为叶向值)。在夏播条件下,沈爆3号膨爆率、膨爆倍数分别为96.29%和23倍,分别比春播低1.07个百分点和27.97%。玉米花中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94%、10.30%、6.97%和0.24%。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分析在糯玉米品系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1年国家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点的12个糯玉米参试品系(含对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可作为联合方差,高稳系数分析方法的直观补充,可以不限样本量,多品系比较.‘京彩甜糯’由于其品质关联度最高ξi(k)=1,秃尖适中,鲜穗产量ξi(k)=0.846 4较高,并且具有熟期短、皮渣率较小,抗倒伏系数高ξi(k)=0.955 7等优良品性,符合目前糯玉米品种审定的要求,已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糯玉米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对指导地区引种、推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景糯518’的等权关联度最高,为0.837 4,‘锒糯2号’的加权关联度最高,为0.902 0,但是二者的品质性状太差,倒伏率较高,不利于糯玉米产业化和推广加工;权重系数的判定和相关性状的选定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关键;灰色系统理论计算方法简单,可为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更直接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密度和施肥量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2年6月在陕西杨凌,以‘陕白糯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37 500、52 500、67 500株/hm2)和施肥量(纯NPK总量216、324、432、540kg/hm2)对陕白糯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7 500~67 500株/hm2,施肥量(纯NPK总量)为216~540kg/hm2时,产量先增加后略降;施肥量(纯NPK总量)为216~540kg/hm2时,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质量分数先增后降,淀粉质量分数下降。在施肥总量为432kg/hm2时,淀粉质量分数下降幅度减小,为2.1%,而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质量分数较高。因此,陕白糯11适宜密度为52 500株/hm2,适宜施肥量(纯NPK总量)为432kg/hm2。在此密度和施肥量下,产量达10 463.39kg/hm2,赖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3.90、207.15、103.42、51.65和535.27mg/g。  相似文献   
4.
密度和施肥是实现玉米群体高产的关键技术,为探寻在关中地区施肥量对不同密度下夏播爆裂玉米产量和形态指标的影响,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密度为主区,肥料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爆裂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植株形态进行研究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密度和施肥量能够有效提高爆裂玉米产量,最大产量出现在D3N2(密度8.25万株/hm2,施肥量216kg/hm2),为3 930.23kg/hm2;密度和施肥分别通过增加收获穗数和提高行粒数、穗长,提高群体产量。对形态指标的研究表明,穗位高对密度和施肥量的响应与株高变化趋势表现出一致的抛物线变化,叶夹角对密度和施肥量的响应与叶向值(LOV)变化趋势表现出对称的抛物线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增大叶向值,减小叶夹角能有效提高行粒数、穗行数和百粒质量,适当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有利于增加穗行数。综上分析说明,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通过影响植株形态,协调源库关系,最终影响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