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华南地区降雨量大,若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施工动土后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区周边环境,为有效降低场平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对项目区实施水土生态防护。以华南山丘地区场平工程为例,围绕华南山丘地区场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生态破坏,探讨性地提出了该区域场平工程水土生态防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晋南人工刺槐林需水量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Penman’s formula)和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a’s formula),计算并分析了晋南黄土高原刺槐林的潜在蒸散量;结合2,3,5,7,13年生刺槐的耗水特性系数,计算得出其生长季(5-10月份)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最后分析了刺槐林地水分供需状况。其结果显示,在晋南黄土高原,5年生以下的刺槐普遍能适应当地水分状况,而7年生以上的刺槐,由于缺乏水分,生长普遍受到抑制。以此提出,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阴坡和半阴坡可营造刺槐用材林,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半阳坡和阳坡可营造刺槐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3.
青山湖水土保持科普馆位于重庆青山湖流域,作为重庆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馆内集中、系统地展示水土保持科普知识,馆外实地、直观地展示青山湖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充分发挥科普馆的教育示范作用。馆内分为7个科普分区,分别为序言、水土保持常识篇、清洁流域治理篇、水土保持成就篇、水土保持技术篇、水土保持时事篇和水土保持法规篇。自开馆以来,科普馆采取了制定年度宣传方案、统筹设计讲解风格、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实时更新等对策,充分发挥了科普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有力推动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义虎  葛立立  杨凯鹏  刘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88-8891,8894
从有机肥分类、有机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以及有机肥对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开展有机肥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合理使用有机肥、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业废弃物的氮肥替代能力及后效肥力,于早稻季进行4种等氮处理,即单施化肥(CK)、稻草+化肥(SF)、水葫芦+化肥(HF)和西兰花茎叶+化肥(BF),以不施氮肥作对照(CK0);晚稻季仅在SF、HF和BF处理小区内进行稻草还田。早稻以台早733、晚稻以中浙优8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考察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水稻产量,SF、HF和BF处理的晚稻产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5.3%、7.2%和7.6%,其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7%、3.5%和8.1%;并可改善晚稻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主要提高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中浙优8号)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并缓解土壤酸化。综上,农业废弃物与化肥减量配施利于水稻高产稳产、改善稻米品质和提升土壤肥力,其中以BF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秧龄,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研究了15、21、27、33和39d秧龄处理对优质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温光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的产量均先增后减,分别以27d和21d秧龄处理最高,其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1.45和9.77t/hm2,稻米品质呈逐渐变优的趋势;生育时期相应顺延,移栽―齐穗期和本田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延长,秧苗素质、群体生长率(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叶输出率和收获指数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全生育期内,日均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下降,而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增加,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宜的秧龄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在适期播种下,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的秧龄为21~29d;泰两优217高产的秧龄为14~24d,若要获得优质则需要延长秧龄或调整播期。  相似文献   
7.
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食用菌渣+1/2黄土和商品基质进行育秧能培育出更适于机插的优质壮秧,且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的黄泥育秧,而采用泥浆育秧的秧苗综合素质较差且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具体为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秀水519>秀水417,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播期每推迟5 d,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下降0.71 t·hm-2,常规粳稻下降0.30 t·hm-2,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种-齐穗期、齐穗-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稻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救灾品种若在7月15日前补播,籼粳杂交稻首选甬优1540,其次为甬优7850,而常规粳稻宜选用秀水519,且播期可推迟至7月20日。本研究结果可为浙东南地区受灾后,采用直播技术选择适宜救灾补播品种提供实践指导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为抗病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在网室、田间病圃同时以自然诱发方式对浙江省23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分别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每穗曲球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籼粳杂交稻发病最严重;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穗率、平均每穗曲球数与病情指数高度相关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可用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以简化病情调查程序,尤其在鉴定大量水稻品种抗病性时更有效。目前,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较低,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