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庄先生诞辰的100周年,不由地想起在先生身边的一些事,尽管过去已二十余年了,回想我在先生身边学习、工作的情景,还是那样清新,思绪万千,只能略举实例数则.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基本采用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在全国130余万公顷茶园中约占60%,要换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则要挖掉重种,投入成本大、收效慢,若操作与管理不当,势必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因此,对老茶园大多还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2 3 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可分为光谱和色谱法两类。光谱法专一性较差 ,已较少使用。但吲哚乙酸能与醋酸酐反应生成具荧光性的吲哚吡喃酮 ,可利用荧光法测定[4 0 ] ,灵敏度较高。赤霉素中GA3与浓硫酸作用形成三环芳烃衍生物 ,在紫外光激发下 ,呈现出绿色荧光 ,因此也可利用荧光法测定[4 5] 。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分配原理 ,包括纸层析、薄层层析 (TLC)、气相色谱 (GC)、高效液相色谱 (HPLC)、以及气 -质联用 (GC -MS)和HPLC -MS联用 ,其特点是将分离和测定结合起来。由于纸层析和TLC的分离效率和…  相似文献   
4.
茶树不同排列方式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启庆  骆耀平 《茶叶》1990,16(3):7-11
我国从70年代起掀起了茶树矮化密植试验的热潮,事实证明,这种比常规茶园增加3~5倍密度的,以“密”为中心,配合相应其它措施的茶园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在这些试验中,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排列方式也出现了多种多  相似文献   
5.
配方施肥对茶叶生化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是茶树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茶树的营养状况对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施肥则是为茶树提供营养的一项关键技术,国内外对茶树施肥已有很多研究,但茶树专用肥的配比,最佳施肥模型等问题均尚有待研究解决。本研究着重就不同配方施肥对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组成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以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泡茶选择40~60目的颗粒原料最佳,汤色黄绿、浸出率高,冲泡5min、冲泡3次为最佳,3次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浸出率分别占到总量的96.74%、96.24%、95.76%。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种质资源圃的76个茶树种质资源扦插苗为材料,测定茶树苗期生物产量、光合器官面积与重量、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和呼吸强度等项目,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种质资源苗期生物产量、光合特性差异显著,茶树苗期生物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呈高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29(P<0.01)和r=0.8852(P<0.01);与净光合速率呈中度极显著相关,r=0.3036(P<0.01);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呼吸强度等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茶树类型的苗期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具有不同的相关特点。为此,根据茶树苗期净光合速率、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等性状可进行茶树资源苗期产量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种质资源圃的76个茶树种质资源扦插苗为材料,测定茶树苗期生物产量、光合器官面积与重量、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呼吸强度等项目,并进行相关及归分析。  相似文献   
9.
选取龙井43、浙农113两个盆栽茶树品种,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液喷施茶树叶片,对茶树叶片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100、150、200 mg·L-1 5种不同的壳聚糖溶液喷施浓度处理下,浓度低于150 mg·L-1时,随着喷施浓度提高,茶树叶片中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现提高趋势,但进一步增加至200 mg·L-1时,上述3项测定指标值下降.说明壳聚糖对茶树氮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树与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茶树体内铅主要以草酸铅和磷酸氢铅、磷酸铅等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其次为果胶酸铅、与蛋白质呈结合态或吸附态的铅,依次为水溶性有机酸铅和磷酸铅、硝酸铅和氯化铅为主的无机物及氨基酸铅。其中,在茶树的根、茎、叶中2种主要形态的铅含量分别为全铅量的97.34%、98.35%和99.65%。根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中,茎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叶片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在未加入铅处理时,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及对应的铅含量大小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水溶性铅,加入外源铅后,变化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吸附态〉水溶性铅,硫化物残渣态和交换态的铅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