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光是形成作物产量的初级能源。在作物栽培中人们千方百计所作的努力,实质上就是应用各种农业措施,使作物能更充分地利用阳光、空气中的CO_2和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使光合产物能在植株体内更合理地分配。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作物高产良种都具有比较良好的植株形态结构,也就是具有比较理想的高光效株型结构。以水稻为例,从野生稻逐步进化到栽培稻,其重要的改变是:茎秆由匍匐变为直立;叶片由柔软披散变为硬直挺立;单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由小变大;结实器官增多增大,进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理想株形是高产育种的方向,也是高产栽培的目标,现根据1984年的初步试验调查,试略论其高产优势。一、秧苗素质与分动态选用辽粳5号、秋杂(秋岭A×C_(57))、H_(60)(秋杂的花培后代)和株形育种第三代材料沈农1071等四个品种(系)按品种特性栽培并进行观察比较。当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25%、全 N 0.12%、P_2O_6 0.238%、K_2O 2.588%,为砂性山皮土、井水灌溉。实行塑  相似文献   
3.
<正> 以薄膜旱育秧和软盘育秧为主的水稻育壮秧技术,在我省八十年代以来水稻增产上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各种床土调制剂的推广应用对防病壮秧又卓见成效。为了使育秧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各地开展了多种内容的育秧试验研究。水稻岩棉育秧和非织造布育秧就是其中两项新的技术。本文就此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盘育苗是日本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自1979年引进以来,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江苏、上海、河北、宁夏等省、市、自治区有了一定的应用面积。8年来盘育秧同我国传统的育秧技术互相渗透、融合生产中不断改进和抉择的结果,促进了我国育秧技术的推陈出新。如北方稻区的营养土旱育秧与盘育秧的有机结合,将大棚改小棚或地棚,硬盘改为钙塑软盘、薄膜边通风改为上通风。另外,在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和播种方  相似文献   
5.
<正> 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氮肥不仅施用多少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就是施用景相同,改变各生育时期的分配比例,也会明显地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和旋转设计的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呈 S 曲线,其中有关参数及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成粒干重占穗干重的比例与处理因子间都可用二次方程表示。水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分配中心是营养器官,中期分配中心向生殖器官转移,后期分配中心是生殖器官。总干物重与产量之间一般呈正相关,而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产量之间则呈二次曲线。因此,高产栽培时应该在保证适宜穗重比例的前提下增加总干物重。  相似文献   
7.
赴苏水稻考察团一行4人于1989年5月25日至6月8日对苏联的水稻进行了历时两周的考察。考察的内容以水稻科研、生产和教学为主,同时要同苏方商谈有关水稻科技合作计划问题。根据全苏列宁农科院的安排,考察了克拉斯诺达尔全苏水稻研究所、库班稻区的奥尔登斯基国营农场和苏维埃·俄罗斯集体农庄、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以及列宁格勒全苏列宁农科院植物栽培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8.
<正> 北方国营农场水稻技术经验交流会1989年年会在辽宁省营口市新生农场召开,我们有幸参加这次盛会,见到盘锦市和营口市的大面积稻田丰收在望,特别是营口市新生农场4.5万亩机械化栽培稻田单产可达千斤的历史最高水平,通过各地代表的经验交流,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获  相似文献   
9.
10.
<正> 根据农业部教育司的安排,我们赴苏水稻考察团一行四人于1989年5月25日至6月8日对苏联的水稻进行了历时两周的考察。这次考察活动是根据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议定的中苏长期科技合作项目的精神确定的。考察的内容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