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4个适于冀中南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进行花后遮阴处理,测定了株高和旗叶形态特征、千粒重以及品质性状,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这些主要形态特征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S0)相比,25%遮阴(S1)增加小麦株高,50%遮阴(S2)株高增幅低于S1,藳优2018甚至低于S0;不同品种旗叶对遮阴处理响应不同,师栾02-1和石优20通过增加叶片长度增加旗叶叶面积,藳优5766叶片厚度降低,藳优2018无显著变化;遮阴造成千粒重降低,蛋白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增加,但是面筋指数下降;遮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遮阴提高石优20和藳优5766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但是降低师栾02-1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降低藳优2018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却增加拉伸面积。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对遮阴的响应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品种间差异, 可能是遮阴降低小麦光合速率导致光合产物合成和运输受阻,蛋白含量的相对提高使得不同小麦在遮阴处理中有共性的反应,例如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增加,同时品种间籽粒的蛋白组成不同,可能是导致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石麦25和石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搭棚增温的方法,设高温胁迫时间15、21和27 d计3个处理,以田间自然生长为对照,研究了返青至拔节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株高、秸秆韧性、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导致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长度、不孕小穗数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抗倒指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随着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不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快速筛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以黄淮冬麦区2003-2013国审或省审及两个对照品种共102份小麦品种为材料,设全生育期不灌水(T_0)、灌拔节水(T_1)、灌拔节+灌浆水(T_2)三种灌水模式,检测了不同灌水模式下小麦的产量、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T_1较T_0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T_2较T_1处理通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T_1明显增加株高、旗叶的面积、周长、长和宽;T_2处理小幅增加株高,对旗叶形态影响年度间不一致。T_1和T_2处理明显增加冠层温差。T_1处理对灌浆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影响年度间不一致,T_2处理提高叶绿素含量。T_0条件下,产量与冠层温差呈显著正相关;T_1条件下,产量与旗叶宽和冠层温差呈显著正相关;在T_2条件下,产量与旗叶宽、叶绿素含量和冠层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冠层温差、旗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可以用作筛选和鉴定相应灌水模式下节水高产小麦品种的形态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荐节水小麦新品种用于缓解河北省农业用水压力,探究节水小麦新品系‘石17T5252’的节水丰产特性。本实验检测了新选育小麦品系‘石17T5252’和河北省节水对照品种‘石麦22’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和灌浆水(W2)的产量、形态、灌浆和品质性状,并对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荧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W1和W2处理下‘石17T5252’产量显著高于‘石麦22’,分别增产10.32%和7.56%;其中W1通过增加千粒重增加产量,W2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W1和W2较W0的株高没有增加,但‘石麦22’的穗长和‘石17T5252’的穗粒数较W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0.72~0.84 cm和1.33~5.03粒;W2较W1显著增加‘石麦22’籽粒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增加0.36 mm和0.32 mm,‘石17T5252’增加了0.31 mm的籽粒宽度。荧光参数检测仅在W0处理下发现‘石麦22’抽穗期的Fv/Fm显著高于‘石17T5252’。除容重外在3种灌溉制度下‘石17T5252’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显著优于‘石麦22’。说明‘石17T5...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气候变化造成太阳总辐射量的下降,筛选出合适的耐阴小麦品种和建立健全林下种植小麦的配套栽培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总结了遮阴对小麦生理特性和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适合遮阴条件种植的小麦品种应具有的生理特征和采取的栽培措施,指出遮阴处理后优选小麦叶片能维持较高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清除O2?和OH.活性氧自由基)等生理特征,以及灌浆速度快的小麦品种,施以垄作和合理氮肥运筹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展望了小麦良种良法配套在林木、果树和小麦复合种植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石麦31(石11419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济麦22为母本,金禾912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节水、抗旱、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小麦新品种石麦31的组合选配、特征特性、抗性表现、品质性状、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在2017-2020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石麦31平均产量分别为5 779.5 kg/hm~2,6 286.5 kg/hm~2,7 165.5 kg/hm~2,比洛旱7号(CK)分别增产8.3%、9.8%、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分子标记技术尽快应用到小麦育种工作中,利用高通量KASP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了河北省153份审定小麦品种的光周期、春化、株高、粒重、穗发芽、抗旱和抗病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在Ppd-B1和Ppd-D1光周期位点分别检测到24个和5个光周期不敏感品种。Vrn-D1b春化基因占比45.1%,Vrn-A1位点3个标记检测春化基因占比分别是0.7%,6.5%和6.5%。株高基因中Rht-B1位点2个标记检测矮杆基因占比分别是41.2%和7.2%,Rht-D1b矮杆基因占比35.9%。TaSus2-2B、TaGs3-D1、TaCKX-D1、TaGASR7-A1、TaCwi-4A、TaCwi-5D、TaMoc-A1和TaTGW6是与粒重有关的8个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是22.9%、58.8%、57.5%、7.2%、66.0%、100%、29.4%和89.5%。控制穗发芽基因TaPHS1、TaMFT-A1和TaVp1B1各开发2个KASP标记,检测抗穗发芽基因占比分别是54.9%和53.6%、64.7%和89.5%、56.2%和2.6%,控制穗发芽基因TaSdr-B1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占比25.5%。两个与抗旱相关的基因TaDREB-B1和Ta1-feh w3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是49.0%和39.9%。抗叶锈病基因Lr14a和Lr68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是41.8%和26.8%;Lr34基因开发了2个KASP标记,仅一个标记检测Lr34抗性基因,占比0.7%;Lr15抗条锈病基因占比2.0%;Fhb抗赤霉病基因占比3.9%;抗小麦黄斑叶枯病基因Tsn1占比63.4%。综上所述,KASP标记高效检测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在河北省小麦重要农艺性状改良方面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石麦28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7年国家小麦水地区域试验和旱肥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品种相比,石麦28适应性强,在水地、旱地条件下产量高,且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结论]石麦28是一个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和黄淮旱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异,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以‘冀935-352’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在不同土质和生产条件下异地交替定向选择。在高肥条件下,前期足水供应,促营养体充分发育,后期干旱胁迫,在逆境条件下筛选生产能力强的个体以提高品种的抗旱性、节水性、抗逆性、适应性等;选种方向上注重选择产量因素协调的个体;高代品系采用跨区域多点风土适应性鉴定筛选的方法,使高产稳产与抗逆广适达到高度结合;同时,从F3代进行实验室品质同步选择。成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石优20 号’。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节水等特点于一体,于2009 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2011年又通过了国家审定。其遗传基础丰富、性状良好,可作为高产优质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