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正长兴紫笋茶是历史名茶,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试制以来,品质优异,干茶条索紧直细嫩、色泽绿翠、匀净整齐,内质香气清高,滋味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成朵。长兴加工紫笋茶的茶树品种(系)现有鸠坑群体种、龙井43、白叶1号、浙农系列、野茶等,但对于适制性何为最佳尚无定论,一直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标准化加工作为紫笋茶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白叶1号茶树品种的不同采制时间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白叶1号加工的紫笋茶外形和叶底质量有下降趋势,但在开采约1周之后至结束约1周之前期间滋味、香气和汤色均较佳;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比较稳定,茶多酚的量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开采1~2周的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主要的绿茶生产国,产区分布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国内25个茶叶试验站所在地区的287个绿茶样为调查材料,对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全国1 000 元·kg-1以下大宗绿茶的品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可为提高我国大宗绿茶整体品质及工业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有关绿茶香气的研究报道不少。戴淑君等认为,不同名优绿茶的香气物质在含量上的差别超过种类差异,烘青茶香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代毅等指出,龙井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