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沿江地区的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是江苏省工农业发达而富庶的地区之一。常州的农业生产历史上属苏南典型稻麦种植区,近年调整行政区划后,缩小市属领域,扩充城区范畴,原来围绕常州市区的武进县,已改革调整为常州市属一个大区。武进县原是一个大县,其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在省内占有一定地位。改区后除了扩大充实区属机构外,其工农业生产理当在常州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初探近代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其中武夷茶又是茶中精品,“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明代,“(武夷)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降至清代,武夷茶叶商品生产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3.
黄廷 《上海茶叶》2008,(1):31-34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长期以来中国茶是世界茶市的唯一来源。福建闽江上游山区作为我国茶树的主要原产区之一,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把福州开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由于西方国家对武夷茶叶的极度渴求,福州港成为驰名中外的“茶港”,这也促使闽江的茶叶对外贸易在五口通商后达到黄金时代。本文主要是通过试探造成这一“黄金时代”局面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当今福州的对外贸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