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豆角在我国的种植比较普遍,而且一年四季都可栽培,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蔬菜品种之一。但是,豆角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基于此,豆角病虫害总结的基础上,详细的阐释了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期对豆角的种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浦县利用小拱棚覆膜、水旱轮作等方式,利用1月中下旬的寒冷时期来种植喜温耐热的豇豆,取得成功。其关键技术是选用有灌溉条件的水稻田深翻,施入暖性农家肥,选择安全期播种,搭建小拱棚,培育壮苗,注意前中期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3.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中部的热带地区,自从传入中国后就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在蔬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广西合浦县的实际情况,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辣椒的高产栽培技术,并且重点分了辣椒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以冬春季、春季栽培为主,95%农户采用小拱棚避寒栽培技术,90%田块实行长豇豆-水稻一年两茬水旱轮作模式,但在当地长豇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规模化程度低、劳动力科学素养偏低、采后处理不规范、栽培技术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困难、产品价格变化大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目前,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上急需引进高产、商品性好和耐贮运的新品种。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推荐了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品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处广西沿海地区的合浦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采取小拱棚覆盖薄膜、水旱轮作等新技术,促使全县豆角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1995年的400 hm2发展到现在的7 500 hm2,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河北、浙江、江苏等省市。农户种植豆角亩产量2 500~3 500 kg,收入10 000~15 000元,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北海市位于广西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著名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非常适合发展豇豆产业.北海豇豆冬春季常年种植面积1.1万hm2以上,产值超15亿元,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上市,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但是,近年来全国豇豆产业发展较快,产品上市时间与北海豇豆有重合,导致农户的种植收益下降...  相似文献   
7.
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茄子新品种"瑞丰一号紫长茄"已于2007年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受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委托,广西合浦县石湾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区试单位分别于2005-2008年对瑞丰一号紫长茄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将其与合浦县的当家品种早丰红茄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检验瑞丰一号紫长茄在合浦县种植的适应性、产量、熟性及抗性等综合性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孢囊线虫病是我国玉米的新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存在潜在风险。通过生物学测定和盆栽试验,研究广西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 zeae)群体孵化特性、侵染规律和发育进程以及广西主栽玉米品种对该线虫群体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孢囊线虫在25℃~33℃均可孵化,33℃为最佳孵化温度;20℃和35℃条件下孢囊线虫的孵化率仅为4.6 %;15℃和40℃条件孢囊不孵化。30℃条件下,玉米孢囊线虫15~18 d完成1个生活史。广西主栽的16个玉米品种中仅有庆农13和万川973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