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一、引言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商品经济开始萌芽,新的阶层和饮食生活方式产生,茶馆渐趋成熟,其数量剧增,分布广泛,见于寻常巷陌;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可心于各类人群.茶馆文化从唐代近乎单纯饮食需求到宋代消遣闲暇等多功能,到明清走向雅致精纯.  相似文献   
2.
齐运东 《中国茶叶》2007,29(3):42-43
沈括(1031-1095)寺: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出身官宦,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医药、饮食、音乐、卜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古代一个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轻时游历全国各地,可谓阅历丰富,加上他深厚的知识背景,晚年在镇江的梦溪完成了他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全书总计三十卷,其中《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  相似文献   
3.
袁枚的茶道     
《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较为系统的饮食文化专著,本文摘录了在这部书中袁枚对于茶道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国际市场占有率角度,分析了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齐运东 《茶叶通讯》2007,34(3):41-41
众所周知,梁实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和美食家,尤其以"雅舍小品"著称.梁实秋(1903~1987年),本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县.他出身秀才世家,家教甚严,幼年就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在清华大学八年,留学美国三载学习文学批评.他的雅舍小品既是一部不错的文学名著,又是一部难得的饮食大典,一些普普通通的饮食经过他的点化逐成脍炙人口的美文.  相似文献   
6.
齐运东 《中国茶叶》2006,28(6):38-39
公元6世纪,茶叶逐步被北方周边少数民族接受,并且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饮料。东西两口是茶叶产区与承销市场的周转集散中心和茶商开展贸易活动的大本营,地位十分重要。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是归化(即今呼和浩特)及绥远城,因此也可称为归绥。这一带很早就以茶马互市著称。明代,沿长城一线战争时有发生,明政府加强了对茶马贸易的控制。但由于蒙古人饮茶成风,每年仍有大量茶叶流入蒙古,并被辗转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  相似文献   
7.
齐运东 《中国茶叶》2007,29(1):46-47
1871年,以发现普氏野马和发起罗布泊位置之争而闻名的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带着布里亚特籍译员从恰克图经库伦、卡尔干(Kalgan,布里亚特人和蒙古人称张家口)到北京,他写道:“在整个库伦城和蒙古,流通最广的等价交换物是砖茶,常被分割成小块用于交易,一只羊合12-15块砖茶,一峰骆驼合120~150块砖茶,一只中国烟斗值2-5块。老百姓常常背上一口袋砖茶甚至拉上一整车上集市交易购物,卢布与中国银两都不及砖茶”,“位于扬子江下游的汉口周围的种植园是这些茶叶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