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膳食结构与食品质量的大力改善,当今世界生产、消费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已成为潮流和热门。近年来,随着我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商品蔬菜生产由市区城镇向农村延伸发  相似文献   
2.
经多点调查和定点观察,辣椒疫病主要发生在塑料大棚和温室中,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十分迅速.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均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8%~12%,严重时为30%~50%,有的甚至毁棚.一般667m2产量损失20%~30%,严重的损失达60%以上.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能”,是物质运动的动力。用能值(energy value)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当前家畜饲料科学发展的新特点。从1894年始,至今接近百年历史,早期由于看法不一,试验方法存在缺点,因此未能发展。1956年后,各国重视饲料能值(feed energy value)评定的研究工作,进步较快。目前,普遍采用能值代替物质单位,但对以何种能值为标准?能值是否稳定和可加?能值的评定方法是否符合生理代谢过程?仍有较大的争论。本文主要从发展历史及当前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8年起,系统开展了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及其基础性研究。采用回交法和系谱法相结合的转育方法,以春性品种Taichung29为轮回亲本作母本,分别与25个抗性供体即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和国际上重要的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通过基因推导分析、单体分析和SSR标记技术检测目的基因,选育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现已获得重要进展,成功选育出8个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抗条锈病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即Taichung29*6/Yr1、Taichung29*6/Yr2、Taichung29*6/Yr5、Taichung29*6/Yr7、Taichung29*6/Yr9、Taichung29*6/Yr10、Taichung29*6/YrSpP、Taichung29*6/YrKy2。另有9个组合转育获得343个抗性稳定株系,正检测其目的基因,3个组合转至BC6F3,自交纯合筛选抗性稳定株系,5个组合转至BC5,继续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   
5.
以具典型晚疫病症状的番茄病叶为试材,采用薯片夹叶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测定了不同培养基、pH、温度、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通过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为西藏设施番茄晚疫病发生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设施番茄晚疫病的病原菌为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最适生长pH 6~7;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可溶性淀粉最好,麦芽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菌丝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精氨酸、胱氨酸和氯化铵上不生长。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5℃,15min。  相似文献   
6.
特谱唑与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靠粉锈宁防治,但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据国外报道,特谱唑对白粉病特效,因此我们对此药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2002年小麦条锈病是继 1950年、1964年和 199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近 670万hm2,损失小麦约 10亿kg。发生区域涉及甘、陕、川、渝、云、贵、宁、鄂、豫、鲁、冀等 11个省 (市 )区。 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气候适宜 ,以条中 32号小种为代表的毒性菌系的发展 ,使我国绝大部分主栽小麦品种不抗病 ,出现了条锈病发生早、发展快和发生重等特点 ,促成了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尽管 2002年条锈病发生范围广 ,但损失少于 1990年。提出了以品种抗病性利用及小麦抗病性变异和病菌群体动态监测、药剂和农业防治相结合 ,病害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条锈菌菌源基地治理为主的持续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西藏辣椒疫病菌及其对新型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分离鉴定,引起西藏辣椒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生长温度25~30℃,致死温度40℃。交配型为A2自育型。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均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分别抑制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丝的生长量,EC50分别为0.241 mg/L和0.302 8 mg/L,比常规杀菌剂甲霜灵EC50分别低32.6和25.9倍。  相似文献   
9.
抗真菌药物对鱼类鳃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霉病力克、氟康唑、硫酸铜3种抗真菌药物对患有鳃霉病妁鲤鱼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浸泡1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的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组织效果最好,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鳃霉菌和抑制鳃霉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病原菌观察及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病菌分离及回接证实,辣椒疫病死秧的原因是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侵染所致.观察了病原形态、培养特性、生长温度,25~32℃为生长最适温,低于10℃和高于37℃不生长.测定了致病性及寄主范围.室内药效测定表明辣椒苗期发生疫病初期,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疫菌净(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