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龙须菜生物学特性及筏式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志洪 《海洋渔业》2003,25(3):153-154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自2000年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人工选育的无性繁殖品系的龙须菜试养成功以来,目前栽培面积已达667余hm~2,成为全国最大的龙须菜养殖基地。但由于引进生产时间不长,对其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缺乏操作规范化,大面积生产中出现严重脱落现象。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把人工选育的龙须菜生物学特性及筏式栽培技术规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蝾螺是热带、亚热带海洋品种,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螺类。前几年,鲍鱼养殖不景气,许多养殖户转行,导致原有养鲍的设施闲置。为了利用养鲍海区和设施,开发新的养殖品种,位于海岛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兴南鲍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本地拥有野生角蝾螺资源优势,在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南日岛浮屿海区开展角蝾螺养殖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角蝾螺浅海筏式吊笼养殖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杂交育种解决南日鲍种质退化问题以促进鲍养殖效益,分别选取2012年10月份开展的南日鲍(♀)与皱纹盘鲍大连群体(♂)、盘鲍日本群体(♂)杂交所得的苗种以及南日鲍自交所得的3种苗种,于2013年3月份在海区水质情况良好的同一渔排吊笼养殖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2 500个鲍苗,试验390d左右,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测定鲍的体长、体重,分别统计每组鲍的数量。结果表明:分苗前,杂交鲍苗的生长速度、度夏养殖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自交所得鲍苗(P0.05);而南日鲍(♀)×盘鲍(♂)杂交所得鲍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略高于南日鲍(♀)×皱纹盘鲍(♂),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年秋季分苗后,养殖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依次为:南日鲍(♀)×盘鲍(♂)南日鲍(♀)×皱纹盘鲍(♂)南日鲍(♀)×南日鲍(♂),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鲍养殖生产中,采用杂交育种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是切实可行的,可显著提高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虾病毒性暴发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同时各地均在探索虾塘增效的途径。目前,我区虾塘采用虾、蚶混养的养殖模式已获成功,但是对于广大泥质底的虾塘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却不理想。根据泥蚶的生态习性,我站利用湄洲湾西岛垦区的一口泥质海水池塘进行虾、蚶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0亩,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大、小潮均能进水,水源利用自然纳潮进水,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比重1.016~1.022,pH值7.8~8.2,全年水温10~32℃,塘内最大蓄水深度1.3~1.8米,最小深度…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一例南日鲍(Haliotis discus nanri)病鲍的症状,从病症明显的濒临死亡的南日鲍病鲍足部病灶区、消化腺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并对该优势菌进行了浸浴感染和注射感染的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南日鲍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持续一段时间后足部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溃烂孔;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势菌为致病菌,经生化指标的测定,确定该致病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该菌对氟甲喹和氟苯尼考等21种抗菌药物敏感。本研究结果为南日鲍病害防治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严志洪 《科学养鱼》2003,(10):49-49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育的无性繁殖品系龙须菜,因其富含琼胶、栽培容易、经济效益高而成为一种新的海藻栽培对象。我区2000年引种试养成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面积已达1万多亩。但是,由于对新事物认知局限和利益驱动,存在盲目生产,加上无性繁殖的龙须菜种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杂色蛤 ,俗称花蛤 ,是福建省的四大贝类之一。近几年 ,南方虾塘混养花蛤和北方海区底播花蛤的发展促进了花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和完善。虽然北方现已突破花蛤室内人工育苗高产技术 ,但目前花蛤苗主要产量还是南方土池培育的 ,且由于市场需求导致南方花蛤的育苗时间已提前至 9月份。现将成功培育花蛤苗的经验介绍如下。1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 2 .67hm2 ,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大、小潮均能进水 ,水源利用自然纳潮进水 ,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塘内最大蓄水深度 2 .0m ,最小深度处 1 .0m ,虾塘底质为沙泥质底。配有 4个方形单胞藻培养池 ,共 2…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菜种类繁多,遍布世界各地。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莆田沿海是福建省坛紫菜的重点生产基地,为了规范育苗工作,提供质优量足的苗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作一归纳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养殖对虾以来,养殖产量递增的同时也受到对虾病害的影响,致使发展滞后。经对虾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福建对虾养殖业开始逐渐复苏。但对虾养殖在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虾苗育种核心技术较落后和对虾病害蔓延等问题。为促进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福建省政府加大了对对虾产业的财政、科研等政策支持力度,笔者也提出加快原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海洋养殖主要灾害之一,频发于网箱等渔排养殖集中区,易造成鲍等养殖动物的大量死亡。该文总结近几年渔排式养鲍集中区赤潮发生情况,分析了赤潮引发鲍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赤潮防范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