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拦养鱼是发掘大、中型水面渔业潜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鱼类的捕捞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已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特别是底层鱼类的捕捞,一般起捕率为10%—30%,高的也仅35.85%—42.17%,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围拦养鱼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养殖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重视,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等寄生虫。今年,笔者就诊了某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出血病。病鱼症状为:口腔、下颌明显充血,部分鱼鳍条上有出血点,体色变浅、变白。鳃丝多数充血、少数失血变浅。胃鼓气、充血;肠道充血或出血,肠道有大量淡黄色粘液或脓液。肝脏大部分肿大,呈暗红色,肝瘀血、脂肪病变;少数肝脏不肿大、呈土黄色或完全失血呈浅白色。胆囊肿大,有的胆汁变成浅红色的血水样。肾暗红色,心脏正常,肌肉正常。某养殖场网箱养殖1万多公斤鱼在暴雨过后的第2天,整个鱼群浮至水的上层,摄食量减少,一天死亡几十公斤成鱼。笔者现将该病的诊治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鲴原产于北美洲,1984年引入我国,在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推广至20多个省市,其主要养殖区集中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广西、重庆等省区,成为主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并形成了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和出口加工原料鱼基地建设,以及加工和出口配套的产业链。2003年我国鲴鱼加工出口以来,以美国市场为依托使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张,产量最高达到22.4万吨,出口鱼片量达到1.7万吨。  相似文献   
4.
5.
严朝晖 《饲料工业》1993,14(12):32-34
<正> 改善养殖鱼虾类体色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水生动物营养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我国还少有这方面的报道。为今后国内开展这一领域研究提供参考,笔者重点就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些介绍。 1.鱼虾体色的成因鱼虾的体色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色素细胞内含有不同种类的色素物质,根据呈色的不同,色素细胞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伙房水库鲢鳙的生长及生长模型_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严朝晖 《水产学报》1995,19(1):28-34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拟合鱼类生长的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并应用这一模型和一般VBGF及特殊VBGF拟合了大伙房水库鲢鳙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这三个模型拟合鲢的体长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产7.77、8.56、1815.9,拟合链的体重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0.07、0.15、53.88,拟合鳙的体长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是2.47、5.49、2295.3,拟合鳙的体重生长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1.05、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重视,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鱼回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等寄生虫。今年,笔者就诊了某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鱼回的一种出血病。病鱼症状为:口腔、下颌明显充血,部分鱼鳍条上有出血点,体色变浅、变白。鳃丝多数充血、少数失血变浅。胃鼓气、充血;肠道充血或出血,肠道有大量淡黄色粘液或脓液。肝脏大部分肿大,呈暗红色,肝瘀血、脂肪病变;少数肝脏不肿大、呈土黄色或完全失血呈浅白色。…  相似文献   
8.
大伙房水库主要外源性氮磷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赵文  严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4):23-24
养殖水体的降氨措施及氨毒性利用赵文,严朝晖,黄学敏(广东汕头昂泰集团水生生物技术研究所515800)氨,特别是非离子态氨对鱼虾和其它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重则导致鱼虾大批死亡,一般氨的安全浓度为0.025mg/LNH3—N。...  相似文献   
10.
养鳗池中常易引起微囊藻“水华”,国内外一些养鳗技术资料对此藻类的存在和大量繁殖持肯定态度,认为有利于增氧,除氨氮,笔者则认为,微囊藻产生的毒素对鱼类有害,鳗池中培养绿藻(如小球藻等)同样能起到增氧,除氧作用,我国的传统养鱼经验之一,掌握池水的“肥、嫩、爽”也适用于养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