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是中国东南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根据2012—2018年南海西北部捕捞产量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蓝圆鲹季节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探究了CPUE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蓝圆鲹的CPUE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最高,CPUE达0.848 kg/(kW?d);冬季最低,CPUE为0.087 kg/(kW?d)。2016年CPUE的异常增加可能是受到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GAM分析显示,该海域蓝圆鲹CPUE与经度、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a (chlorophyll a, Chl-a) 浓度、海水深度、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涌浪波向、风浪波向及其周期显著相关。相对较高CPUE海域范围为110.5°~114°E,SST为26~30℃,Chl-a为0.2~1.0 mg/m3,海水深度<120 m,SSS为33.4~33.8,涌浪波向为75°~120°、150°~175°,风浪波向为50°~75°、120°~135°、175°~190°,风浪周期为3.0~4.5 s;其中,风浪波向对CPUE贡献最高,涌浪波向其次,然后是SST。南海西北部蓝圆鲹的资源丰度变化和其洄游特性与季风变化等引起的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