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斑点叉尾鮰养殖现状1.1养殖区域现状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国,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1984年,其天然苗种率先被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并对其生物学、养殖、病害防控等技术开始初步研究,在1987年人工繁育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有16%的亲鱼自然产卵,并孵化出50万尾鱼苗,当年就被15个省的59个科研生产单位引种试验,经过20多年的养殖推广,目前我国从南到北共有二十几个省市养殖,主产区在四川,湖南等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从患病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生长特性研究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蝌蚪的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其中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T202303,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该菌株携带OmpA、Omp34和OmpTsx三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在广泛的pH范围内生存的能力,对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8×106 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红肿并伴有大量白色结节,肠道透明发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株可引起蝌蚪肝脏和肠道的明显炎症反应和病灶性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LT202303是一种产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细菌。【结论】本研究表明,约氏不动杆菌对蝌蚪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约氏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牛蛙蝌蚪传染病的暴发,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阳春三月,本是莺歌燕舞,月下蛙声的好时节,但是此次疫情,让原本属于活泼的季节,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笼罩。但是我们依然坚信春天终究会来,阴霾终会散去。但是对于蛙类生态养殖的养殖户来说,月下蛙声可能并不是那么美好了。中国的蛙类养殖已经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牛蛙养殖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先后引到湖南、湖北、江苏、福建、海南、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养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