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闽东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Richardson)产业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我国大黄鱼优势养殖区域的闽东大黄鱼产业为背景,综述了大黄鱼产业在我国渔业地位、产业优势和存在问题,并对照挪威的三文鱼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闽东大黄鱼产业技术提升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了大黄鱼市场份额、增产潜力与力创百亿元产业规模的可能性,展望了我国大黄鱼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3.
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大黄鱼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本文就加快大黄鱼原良种体系建设、规范养殖网箱布局和优化网箱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加快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与推广应用、实施鱼病综合防控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率、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掘大黄鱼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5.
刘招坤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1):41-44, 4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黄鱼网箱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产业。同时,大黄鱼也已成为我国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品种之一。但大黄鱼养殖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仍较低,与其产业化规模不相适应。作者对闽东地区大黄鱼网箱养殖饲料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网箱养殖的3—10月龄的大黄鱼群体选育世代F1和F2,进行连续逐月体长和体质量测定,分析比较两个选育世代的养殖生长效果。结果显示,F1和F2体长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1,体质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33、0.32,两个群体之间的体长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基本一致,群体内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体长;F1和F2体长相对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40%/d和0.37%/d,特定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88%/d和0.73%/d,体质量相对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47%/d、0.46%/d,特定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4%/d和2.19%/d,F1总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F2;两个群体均表现为等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7.
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培养饵料的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建立了以专用池塘培养缢蛏生物饵料的池塘养蛏系统,即独立供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经过5个月左右养殖试验,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缢蛏平均单产为3226.8 kg/ha,分别比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2个对照组)提高37.37%和34.20%;生长速度分别快32.3%和38.7%,商品平均规格为16.13 g/粒,规格较整齐;养殖存活率为66.7%,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单位经济效益为5.48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的270.26%和226.7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该独立养殖系统具有饵料供应充足、养殖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至少缩短了1个多月的养殖周期,避免了高温期对缢蛏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对2个选育群体(XY2012-JC-F2和XY2012-XP-F2)和未选育群体(YS2012-F1)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其选育效果。结果显示,拟合4-13月龄选育群体F2代和未经选育F1代体重与体长的关系表明,3个群体间存在差异;2个选育群体在后期生长高于未选育群体;分析其体长和体重参数,10-13月龄XY2012-JC-F2体长现实遗传力为0.228~0.364、体重现实遗传力为0.131~0.243,XY2012-XP-F2体长现实遗传力为0.193~0.265、体重现实遗传力为0.126~0.134;体长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在0.857~0.981,13月龄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97,说明选育作用明显,应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大黄鱼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模式,提供大黄鱼增殖放流高质量标记鱼苗,2021年3月~6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承担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闽江口多元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模式示范与推广》课题子任务,在福建省联合课题成员单位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繁育、锶元素标记研究示范和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放流6cm规格大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选育大黄鱼进行低盐养殖,采用通径系数分析了12月龄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高、体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并估算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0.957)最大,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0.658)最高;建立大黄鱼低盐养殖模式多元回归方程为m=-143.694+13.062L(r2=0.959),经显著性检验,体长对体质量的偏回归系数及回归常数均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P0.01);分析低盐养殖大黄鱼体高、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623、0.681和0.363均明显高于自然海水养殖大黄鱼的体高(0.178)、体长(0.548)和体质量(0.110)。低盐环境养殖的大黄鱼选育子代可以更好的继承亲本性状,应进行大黄鱼抗低盐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