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新型搅拌棒萃取器(MC)顶空萃取-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TD-GC/MS)方法分析香附中的挥发性成分,优化了MC萃取、解吸等条件,并对方法重现性进行考察,30个峰的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8.6%。继而测定了不同产地的香附样品,建立指纹谱图,标定44个共有峰,占总峰面积90%以上。并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及聚类分析,研究表明该法可为香附药材质量控制、产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COⅠ、16S rRNA两种分子标记对中国浙江南部沿海岛屿岩相潮间带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13个群体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75 bp,16S rRNA基因长度为517 bp,A+T比例分别为62.5%和64.9%。COⅠ基因总多态位点数为41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847,核苷酸多态性指数为0.006 0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057 8;16S rRNA基因的总多态位点数为9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665,核苷酸多态性指数为0.001 6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871 2。以Acanthopleura brevispinosa和A.granulata为外群构建了ML和BI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基于COⅠ基因的日本花棘石鳖形成2个分支;基于16S rRNA基因的日本花棘石鳖群体仅聚合为一支。不同地理群体单倍型散乱分布,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结构和遗传谱系结构,表明各岛屿的日本花棘石鳖为近期分化并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温州洞头传统养殖品系与两个新品系(SW-81,HR-5)的遗传差异,利用CO I和rbcL基因片段对这3个品系共60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经过比对分析,得到398 bp的CO I基因序列和488 bp的rbcL基因序列等长同源序列,联合分析长度为886 bp,所有获得的序列中T、C、A、G 4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100%、14.220%、34.320%和16.360%;变异位点共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3个品系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0±0.001,单倍型多样性为0.249±0.074;60株个体定义了6个单倍型(Hap1~Hap6),其中Hap3是核心单倍型,占全部个体的88.600%;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各品系存在基因交流,尚未发生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应加大种质保护和选育范围,防止种质退化。建议在坛紫菜育苗生产过程中采用多个品系联合应用,以适应多变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4.
温州洞头海域是浙南重要的渔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了监测该地区的游泳生物资源,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对渔获物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生物隶属于4个纲19个科25个属的28个种,DNA条形码的有效鉴定率为96.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同一种类序列都聚为一支,该结果可以有效证实鉴定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识别结合可以有效鉴定物种,有助于对洞头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进行识别,并为这些游泳生物建立可靠的DNA条码参考库,为该地区渔业监测、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