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以来,我省从北京引进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技术后,相继在哈尔滨、密山、绥化、肇东等市、县逐步推广。实践证明,采用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比传统养鱼方法在产量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是一项受养鱼群众欢迎的先进适用断技术。为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这项新技术,1992年,我们对绥化市太平川镇西太平村的39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养鱼试验。经过一年的实践,390亩池塘共产鱼13.3万kg,其中商品鱼8.85万kg,鱼种4.45万k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97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3万吨,提前3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四番的奋斗目标;水产业产值实现3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全省渔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然而,由于渔业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渔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等因素,水产业经济的增长还不够快,水产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比重的7%,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我省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水产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丰收计划”为龙头,以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为手段,尽快把我省水产业建成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下面就如何加快我省水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  相似文献   
3.
我省位于北纬43°23″~53°24″,属温带和寒温带,每年冰封期从11月中旬开始至次年4月中旬,长达5个月之久。受气候的影响,商品鱼生产形成了春放秋捕的传统模式。近几年随着养鱼生产的发展,商品鱼产量逐年上升,每到秋季商品鱼大量集中上市,致使鱼价下降,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压塘现象,影响了养鱼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而到冬春季节,地产商品鱼又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活鱼更为紧缺,从而一种利用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省渔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4年,养殖面积已达393万亩,养殖产量达20.89万吨,渔业产值达2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渔业已经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对加速农民奔小康,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渔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生产投入不足、池塘老化、基础设施差、病害日益严重、品种结构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尽科学、生产和市场需求矛盾等越来越突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饵料、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  相似文献   
5.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五荒”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的部署,根据省农办《关于全省“五荒”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方案》的要求,我局组织专人,对双鸭山、七台河市的“五荒”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全面了解了两市“五荒”开发利用的整体情况,并深入到乡村实地进行典型考查,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五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最近,省科委组织省内著名的遗传育种专家对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省嫩江水产研究所参加的“八五”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鲤鱼当家品种培育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专家们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查了研究报告,论文,考察,实物、照片后认真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鲤鱼当家品种培育研究”课题,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用了15年的时间,通过杂交(单  相似文献   
7.
以准噶尔荒漠广泛分布的短命植物小车前(Plantago minut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系统分析了植物构件形态、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异速比例关系。结果表明,小车前体型较小,全株生物量仅有0.402 3g;根冠比为0.157,繁殖分配和叶片生物量分别占44.2%和36.9%,生物量分配具有个体大小依赖。小车前形态指标之间、构件生物量之间及二者之间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和异速比例关系,其中构件生物量间多为等比例关系(异速指数=1),形态指标间多为指数1的异速比例关系,而形态特征与生物量间多为指数1的异速比例关系,本研究部分验证了理论预测。构件水平差异化的异速比例关系体现了小车前不同构件对外界环境和内在发育规律的不同响应和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8.
类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器官生物量分配与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类短命植物。采用全株挖掘法研究粗柄独尾草盛花期的生物学特征、器官生物量分配及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粗柄独尾草地上形态指标之间及其与器官生物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协同生长关系较强。粗柄独尾草地下生物量平均为(12.00±5.85) g/株,占全株58.23%±6.07%,地上生物量平均为(9.15±5.75) g/株,占全株41.77%±6.07%,根冠比为1.44±0.34。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51.61%±5.93%),其次为有性繁殖器官(25.14%±5.02%)和光合器官(16.63%±3.75%),这种分配模式体现了类短命植物生活型的特点。根冠比与地上形态指标间均为负相关关系。叶片、花序、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关生长分析表明,仅叶片重与地上生物量、叶片重与花序生物量间呈等速生长关系,其他均为异速关系。基于D (花柄基径)、HD2 (H为株高)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直接估测模型均较为精确,且地下生物量的直接和间接估测(基于异速关系)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对于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等绿洲化的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天然植被对于评估过渡带的植被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限制性营养判断和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得到了广泛利用。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植物多枝柽柳、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植物碳(C)、氮(N)、磷(P)、C∶N、C∶P和N∶P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植物的C、N、P、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385.94 mg·g-1、13.62 mg·g-1、1.49 mg·g-1、30.33、294.01和9.69。与干旱区以及全球其他群落类型相比,植物C和P处于中间水平,而N则普遍低于其他区域。土壤的利用方式、强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大部分指标。过渡带不同利用方式外围荒漠样点C、N、P及其比值差异较大,土地利用后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土地利用后,3种植物的总C呈下降趋势,而N和P整体呈增加趋势,利用程度越高,增加越明显,但也受物种差异的影响。土壤与植物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在物种间具差异性,土壤与柽柳和花花柴两种植物营养之间相关性非常低。3种植物的N和P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区域植物普遍缺少N素,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N素缺乏。随着荒漠绿洲过渡带利用强度的变化,预计过渡带植被的化学计量将发生不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红外图像纹理分析检测作物叶片含水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水分子对960nm附近的红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这一特性,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中纹理分析的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法分别对两种作物(苞菜和青菜)叶片的近红外图像求出各自的特征量。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量与叶片干基含水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不仅和特征量有关,而且和拍摄图像时的实验因素(如摄像头的工作距离,光圈,光强等)有关,另外还取决于梯度图像灰度级的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